近年来,石峰区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为目标,争当乡村振兴领跑者,着力在队伍建设、环境改善、产业融合上下功夫,村容村貌显著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动力十足,村民生活品质再上台阶。茅太新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石峰区2021年乡村振兴考核在城区组排名第一。
着力队伍建设,凝聚振兴力量。一是壮大队伍力量。各村书记、主任实现“一肩挑”,村干部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完成驻村派驻工作,市派工作队2支,科级以上干部5人,区派工作队13支,科级以上干部14人。坚持领导干部联点各村,区级领导,后盾单位及镇街干部每月到联点村参与重点工作推进。党员干部集思广益,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二是提升干部素质。以“干部能力提升年”为契机,组织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班、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开展专题学习2次,共计150人参加。组织防汛抗旱、防返贫监测、村电共治、幸福屋场等业务培训5次,开展乡村振兴研讨交流2次,并对茅太新村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学促干,提升战斗力。三是营造浓厚氛围。成立石峰区文明乡村志愿服务队,今年以来,发布卫生整治、便民服务、文明劝导、政策宣传等志愿活动9次,参与志愿者234人,服务时数824小时,服务人数5159人,志愿者用心用情同基层群众交流,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展现队伍良好形象,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
着力环境改善,打造宜居乡村。一是大力开展生态修复。按照“三年造林,五年复绿,十年成林”总体思路,完成7471亩造林工作;实施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封山育林面积18567.8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面积8563.5亩,油茶低产林改造面积3377亩;开展坟墓退硬生态修复,退硬坟墓2045座,有效提升绿心生态品质。二是大力完善文化设施。建成茅太新村、大冲村、郭家塘村幸福屋场3个,建设农民公园1座、乡邻空间站 9处、村部停车场 5个,极大方便周边群众生活,村容村貌显著提升。建设村级休闲文化广场 9个、文化墙 18 面,完成 47户民居整体风貌改造,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大力改善环境卫生。建立“村为主”卫生保洁模式,各村按照60-80元的标准,实现上户清运垃圾收费全覆盖,确保垃圾不落地。统筹推进治污水、治厕所,改造农村厕所3026户,完成九塘村、白马村等7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着力产业融合,壮大集体经济。一是融合要素载体。石峰区因地制宜,在融合“山、水、林、田、村、景区、民俗、文化”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要素载体方面做文章,探索“农业+文化”“农业+工业”“农业+旅游”“农业+乡村”等多元发展的都市休闲农业。二是培育乡村特色。重点打造一批乡村生产、生活、民俗、养生等特色乡村体验项目,实行“一村一品”,培育了“沙坡里”“鸡嘴山葡萄”“福娭毑”“九郎福柚”等品牌,“一村一品”连接成线,并不断丰富线上连接点,催生创意农业、田园艺术、研学教育基地等产业项目。三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知青小院”“槐庭食府”等近郊亲子游为网红特色的“小院经济”,以“绿心之峰”“农民公园”自然风光引人流、聚人气,带动新增农家乐50余家,实现农户在家门口创业增收。2021年,全区产改30个村(社区)经营性收入总额908万元,空壳村清零,全面消除了经济薄弱村。
(刘籽岭)
一审:王梓槐 二审:张建平 三审: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