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炎陵:根深叶茂始祖陵
发布时间:2015-04-1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记者 周月桂  编辑:李翔

7.jpg

  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它坐落在炎陵县城西19公里处的鹿原陂,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85.jpg

炎帝县沔渡镇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人龙。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694.jpg

炎陵县特产黄桃。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清明前后,南方的雨多了起来。炎陵城西19公里处的鹿原陂,香火的味道与雨雾交织在一起。

  击鼓九通,鸣金九响,我们以虔诚敬仰之心,祭拜于炎帝陵前。

  这座宏伟陵墓,以华夏始祖的归根之地和中华文化的发端之源,成为炎黄子孙永恒的感情纽带、不朽的精神圣山。

  始祖之祭,数千年人文馨香

  3月28日,我们参加了一个简单而虔诚的炎帝祭拜仪式。

  “这是我们的老祖宗,你们可以行叩拜礼。”引祭人、炎帝陵管理局局长朱建军在旁提醒。

  炎黄子孙都是可以叩首的。

  遥望上古,洪荒时代,炎帝发明耒耜、教民耕种、制作弓箭、绩麻为布、日中为市、尝草兴药、削桐为琴……俯仰天地,教化生民,福荫后世,终因误食断肠草而“崩于长沙茶乡之尾” 。

  那是人类由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由穴居生活向定居生活过渡、由生食到熟食过渡的时代,文明穿透蛮荒黑夜,一点一点发源,在远祖的带领下,而后我们有了华夏文明。

  穿越漫漫岁月,后世子孙从始祖炎帝承接的,又何止于黄肤黑发、吃穿用度,更有远超越有形之物的精神财富,心怀天下、励精图治、百折不挠、襟怀坦荡的民族之魂,引领着炎黄子孙一路向前、生生不息。

  炎帝之祀源远流长。炎帝陵在西汉时有陵,唐代奉祀,公元967年,宋太祖钦命在陵前立庙,同时诏禁樵采、置守陵户,此后历朝历代祭祀、修葺不断。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后人文祭、物祭、火祭、乐祭、龙祭等多种方式祭祀炎帝,“炎帝陵祭典”已成为一个涵盖音乐、舞蹈、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文化载体。2006年,“炎帝陵祭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炎陵的20万民众,自称为炎帝“守陵人”。独具炎陵特色的3人布龙和火星龙,是源远流长的炎帝文化的结晶,也是炎帝陵祭祀方式里最特别的龙祭。

  俎豆馨香,千古不息。

  炎帝陵里这一尊炎帝神农塑像,左手拿稻穗,右手执灵芝,笑容慈祥,令人眼热心暖。血浓于水的意味,在此时此刻特别深长。

  根之所在,维系了两岸乡愁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海峡两岸,都自称为“炎黄子孙”,这种血脉相连的关系正源于遥远的炎帝时代。

  炎帝陵与台湾民众的联系曾一度被切断,直到上世纪80年代,炎帝陵开始修复工程。许多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寄来了捐款,拳拳尊祖之心,浓浓思祖之情,千古之下,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岂分远近亲疏。

  1989年1月15日,台中县雾峰乡圣贤宫神农大帝庙管委会林文卿先生一行从炎帝陵迎回“神农金身”像一尊。翌年6月,林文卿一行30多人再次来到炎帝陵,迎回“源远流长”匾额、“玉玺”印和“神农像”。自此,炎帝陵渐成台湾民众寻根问祖之地。

  台湾地区现有炎帝庙254座,客家人居住地区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一座以上的神农庙、五谷宫等建筑物。生在异乡,死愿回乡,成为很多台胞的夙愿。

  前来谒陵的台湾人中,炎帝陵管理局局长朱建军印象最深刻的,是东莞台商子弟学校董事长叶宏灯。

  “叶先生每年必来拜炎帝陵,还从炎帝陵请了一尊圣像安奉在东莞,每天要到圣像前跪一小时,两个膝盖上铜钱大小的茧,都是跪炎帝老祖宗跪出来的。”朱建军说,东莞台商子弟学校的学生,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拜祭炎帝。

  一直以来,谒陵祭祖,除了是人们对先人敬仰和怀念,也是百姓祈福的一种方式。人们坚信,老祖宗会保佑自己人生美满。叶宏灯的祭拜,也是源于此。

  2013年6月,炎帝陵被设为两岸交流基地。株洲市台办资料显示,近年来,每年有千余台湾同胞来炎帝陵祭祖。

  枝繁叶茂,绿色福地“守陵城”

  炎陵县,原名酃县,因“邑有圣陵”而更名。

  那条深扎的根脉延绵数千年,一直延伸到这方土地的每一片山林水源,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乃至精神形状。

  这是一块苍翠灵性的绿色福地。炎陵县环周二百余公里,俗称五百里山水。全境为八面山、万洋山及青台山环抱,森林覆盖率83.55%,一年四季,满目青山,被称作“深呼吸小城”。

  神农谷借炎帝之名平添灵气,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为亚洲之最;酃峰为湖南最高峰,群峰逶迤,林海苍茫,古朴纯真、不加雕琢……

  这是一片无愧为守陵城邑的红色厚土。二十世纪初叶,这方土地上的炎黄子孙心怀天下,走出炎陵,投身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炎陵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朱毛第一次会面、第一次连队建党、第一次插牌分田、第一次给部队集中上政治课等首创性的革命实践活动都在这里开展。为创建和保卫革命根据地,3万余名炎陵儿女慷慨赴死。

  年年岁岁的野火春风,没有吹散历史和往事,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炎陵境内留下了大量革命纪念地和红军标语、革命文物,全县至今保存完整的红军标语339条,全国首家红军标语博物馆于2011年在炎陵建成开馆。

  现在,炎帝陵对于这座城市的影响仍随处可见,在不大的县城里,街道上有着各式各样与炎帝神农相关的招牌。

  平日里,炎陵县人需要祈福、守财、禳灾时,也会去炎帝陵拜一拜老祖宗。

  在湖南民间颇为著名的 “夜哭郎”口诀,在炎陵被改成:“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叫夜郎,神农天子拜一拜,一觉睡到大天光。”

  我们在炎帝陵完成祭拜仪式后,远眺炎帝墓后一片树林,忽见参天古木之上满树大朵白花,于雨中分外圣洁,仔细了看,才发现是白鹭。

  据说,每年清明到重阳期间,都会有上万只白鹭飞来此地,当地人称它们“守陵鸟”。

  临走,炎帝陵管理局局长朱建军对我们拱手祝福:“老祖宗保佑。”

  根脉绵延,江山无限,我们何时何地不是在先祖的庇护与福荫之下呢?

  【炎陵名片】

  炎陵县原名酃县,地处湘东南边陲、井冈山西麓,因“邑有圣陵”炎帝陵,1994年更名为炎陵县。全县总人口20.21万,客家人占一半。总面积2030平方公里。炎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覆盖率达83.5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居湖南省第一,是休闲养生的福地。


株洲要闻

湖南新闻

娱乐时尚

华声在线-永州分站 华声在线-张家界分站 华声在线-益阳分站 华声在线-郴州分站 华声在线-岳阳分站 华声在线-娄底分站 华声在线-邵阳分站 华声在线-衡阳分站 华声在线-湘潭分站 华声在线-常德分站 株洲网 湖南日报 株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