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咪
通讯员 刘晓欢 刘铁华 贺晓青 王梓槐
作为长株潭都市圈的“南大门”,株洲市渌口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被称为长株潭的“后花园”。
渌口区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聚焦都市、休闲、体验、生态、科技农业发展定位,擦亮株洲王十万黄辣椒、红美人柑橘、松西子玉米、南洲忆茶油等农业特色品牌,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正在变成现实。
松西子玉米“甜”出幸福路
在渌口区渌口镇松西子玉米基地,村民正忙着栽种秋玉米。不久前,这里的春季玉米刚获得丰收。
“4月播种,7月就能收获。”渌口镇松西子社区居民彭双棉说,上半年种了300多亩玉米,赚了不少,下半年准备扩种到700多亩。
今年初,渌口镇结合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种植结构调整、治理抛荒等,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种植大户+农户”等模式,由镇里免费提供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玉米种子,在松西子、花园、均坝等村试种鲜食玉米1000余亩,亩产达800来公斤,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0余万元。
株洲祥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耿长青从事农作物种植、销售已有10余年。他介绍,公司与渌口镇政府达成合作协议,负责保底收购,松西子玉米绿色健康、软糯香甜,不愁销路。
旷春桥是渌口镇漂沙井村村民,也是甜玉米合作种植一员。他告诉记者,采摘期每亩田的人工费用是800元,工人工资100元一天,一亩田可带动8人就业。
据介绍,渌口镇将扩种玉米至2000亩;同时,套种、间种一季大豆、荷兰豆、蚕豆等作物,提高耕地利用率,拉长产业链,提升耕地附加值。
湘莲加工业“莲”通致富路
初秋是采莲的好时节,渌口区的湘莲也迎来丰收。
在朱亭镇蒲湾村、高福村、九都湖村等地,连片的荷花竞相盛放,偶尔几只白鹭落在青翠的荷叶上,构成一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画卷。
朱亭镇党委书记曹虎介绍,全镇种植湘莲8000余亩,年产值近4000万元。今年是朱亭镇种植湘莲的第3个年头。
湖南海智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在朱亭镇种植的湘莲有3000亩,刚采摘的莲蓬装满一车,运送到公司的湘莲加工厂。饱满的莲肉从莲子剥壳一体机里滑出,白花花一片,惹人喜爱。3台机器一天可加工新鲜麻莲1000多公斤,再通过去皮、去莲心、烘干等环节,制作出来的白莲便于保存又营养美味。
目前,该公司在朱亭镇设有3个湘莲加工厂,同时在朱亭镇、淦田镇、古岳峰镇流转土地4000余亩,总投资800万元,打造湘莲种植产业化基地。
九都湖村村民谭湘元今年66岁,是村里的脱贫户,子女都在外务工。谭湘元说,每天采摘莲蓬有120元工资,日常生活开支够了。
随着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渌口区将着力发展加工业,延伸产业链,并通过举办荷花节等发展乡村旅游,助力村民增收。目前,朱亭镇正在建设朱亭古镇五号山谷民宿,打造高端休闲度假胜地。
小小黄辣椒“辣”开产业路
近段时间,龙船镇河包村10余名村民在村委会分拣黄辣椒。桌上还放着不少手工制作的剁辣椒,正准备送检。这些黄辣椒有个“响当当”的名字“株洲王十万黄辣椒”。
“每年我都参与辣椒的种植、采摘、分拣,每月能有2000元收入。”今年56岁的文香平乐呵呵地说,这里的黄辣椒,辣、香、脆、甜,好吃。
早在2020年,“株洲王十万黄辣椒”就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因皮薄、肉厚、色艳,一度成为湘菜中的宠儿。厨师会穷尽全部手艺,用它蒸鱼头、爆炒土鸡、小炒肉、油爆脆肚等,别有一番风味。
小小黄辣椒“辣”开一条产业路。今年,渌口区共种植黄辣椒5700余亩,拥有黄辣椒生产经营企业10余家、标准化种植基地4个,辐射9个村,带动1670户农户发展黄辣椒种植,预计全年产量5000多吨,全产业链产值达3亿元。
产业活了,昔日小村庄吸引很多年轻人回乡创业。龙船镇河包村党支部委员李晓慧是90后,2021年,她放弃在外的工作回到家乡河包村,发展“株洲王十万黄辣椒”产业。她在广州、深圳等地多家企业工作过,有丰富的销售经验和人脉,成了当地黄辣椒首席销售员。
今年,李晓慧自筹300余万元,建设自动化无菌生产车间。李晓慧介绍,目前村里的辣椒制品主要是手工制作。未来将利用机器自动生产,不仅能提高效率,也有利于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为供应高端餐饮、商超提供资质,让黄辣椒价值更大化。
原载《湖南日报》(2022年8月29日04版)
一审:王梓槐 二审:张建平 三审: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