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年工作情况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局认真履行监管职能,着力强化安全监管,扎实推进体制改革,各项工作有效完成,全市没有发生一起药械源发性质量安全事故和餐饮服务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全局没有发生一起因行政许可不到位而引发当事人投诉举报事件,全系统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案件,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一)注重抓监管执法,食药安全保障有力。
把抓好日常监管执法与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帮扶食品医药产业发展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严格规范行政许可。共受理办结行政许可申请事项279件,不予许可7件,注销32件,承诺时限内办结率100%,全年未发生行政许可行政复议情况,没有发生一起超期办结许可事项。严格实施药品GSP。坚持全市工作“一盘棋”、一把尺子量到底。共举办新版培训班7期,培训从业人员1300余人。派出认证检查员1756人次,认证企业565家,一次性通过443家,打造示范店20余家,限期整改后复核检查72家,现场不通过7家,劝退、注销37家。已通过认证的药品企业连锁率达到80%以上,部分县市达到90%以上。严格治理虚假宣传。投入经费20余万元,在全市设立20余个咨询投诉点,将50000多份《保健食品消费警示公告》张贴到全市药店、社区、酒店等公共场所,并在市区公交车、各类媒体滚动宣传播报,从源头上治理打击,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理性科学消费保健食品。严格日常监督巡查。对全市18家“洋快餐店”开展“上海福喜问题食品”突击检查,发现2家单位81kg问题食品,对原材料全面抽检,对企业负责人集中约谈。深入排查清理不合格餐饮环节肉及肉制品,检查餐饮服务单位1571家,警告338家,立案4起。加强第二届全国民盟教育论坛等10多次重大活动餐饮安全保障,实现“零投诉、零举报、零事故”。对6198家餐饮单位进行量化评级,“优秀”286家,“良好”2212家,“一般”3700家。强化特药监管,全市没发生特药流弊事件。严格检验监测工作。监督抽检任务超额完成省局下达指标,其中食保化406批次,药品410批次,基本药物141批次,医疗器械10批次。市药检所完成药品检验1087批,食品检验182批,保健食品检验124批,化妆品检验31批,数量均超上年。市ADR中心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973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1438份,药物滥用调查表 1601份,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334份,均超额完成任务。
(二)注重抓专项整治,市场秩序不断规范。
狠抓“民生100工程”落实,先后部署开展了系列专项整治,共查处各类案件137件,其中药品60件,医疗器械38件,保健食品11件,餐饮食品26件,化妆品2件,收缴物品货值和罚没款共计500余万元,移送公安机关处理14件,并专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集中通报了10起食品药品安全违法典型案例。对全市1604家学校食堂和幼儿园食堂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下达监督意见书1266份,责令改正401家,取缔、关停无证学校食堂1家,立案29起,罚没金额92310元,全面消除无证学校食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产品、重点领域、重要环节,集中开展了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检查企业835家,出动执法3024人次,责令改正345家,查处案件58起。出动执法8154人次,开展了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专项整治,检查企业3174家次,抽验150余批次,停业整顿3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824份,警告148家,立案查处41起,涉案货值52.68万元。运用现场检查、质量抽验和去函核查等手段开展了食品药品违法广告产品专项稽查,监测发现严重违法广告1211条次,对26个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违法广告产品实施责令暂停销售,对32个可疑品种进行抽检,发现3个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保健食品品种,协查确认假冒品种5个,向公安部门移送违法广告涉刑线索5件。
(三)注重抓治理基础,社会共治积极推进。
在抓好日常监管基础上,重点在推动社会共治、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上狠下功夫。全面建成投诉举报中心。投资近20万元,建成集“受理、办理、反馈”一站式服务的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将12331投诉举报件,12345市长热线、110打假平台交办件,群众来信来访件等,归口投诉举报中心集中受理,并制定投诉举报受理处理规定、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办法,共受理咨询及投诉举报1070件,其中咨询636件,投诉举报348件,来信来访86件,总量较去年增加599件,增加125%。全力推动诚信体系建设。组织“四品一械”企业代表参加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安排食品、药品企业负责人典型发言,引导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发挥市药品流通行业协会作用,有序实施新修订GSP。联合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开展医疗器械安全知识竞赛,强化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工作。邀请政风行风评议员走访企业,督促企业诚信自律。将28家企业列为“黑名单”管理,引导45家企业参加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试点。全员开展科普知识宣传。组织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千金药业成功申报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邀请省市媒体代表、“两代表一委员”代表、社会公众代表参加两次“公众开放日”活动。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宣传月”、“创文宣传”,投入专项宣传资金20多万元,组织全系统力量先后3次将40多万份科普宣传资料送进社区、学校,把食品药品安全“科技大篷车”开进街道社区、城市广场,深入普及安全常识,增强全民安全意识。
(四)注重抓队伍建设,监管能力逐步增强。
按照监管新要求,适应发展新常态,全面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有效推进改革。严格贯彻落实省市要求,多方争取重视支持,认真调研摸底,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做好改革各项工作。市局机关及二级事业机构“三定”方案已经出台,在市辖区设立了天元、芦淞、荷塘、石峰分局4个派出行政机构,保留了现有4个事业机构,新设立1个正科级事业机构——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人员编制增加130名,全系统增加3个机构,专项经费得到增加,人员全部到位。获得项目支持。成功争取市“食品检验实验室项目”和攸县“县级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获得国家及省专项支持近3000万元。市食品药品监管检测中心调整到幸福大厦,计划2015年底交付使用。狠抓作风建设。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践行五项公开承诺,切实加强问题整改,制定《作风建设九条禁令》,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规范干部行为;出台《加强餐饮服务许可收费管理的若干规定》,进一步降低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严格依法行政。开展2次依法行政监督检查,组织4次行政处罚案审会,召开3次行政处罚听证会,重点对《药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进行修改。株洲市某商贸部经营产品说明书内容与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内容不同的医疗器械行政处罚案被评为全市优秀案卷。突出人才引进。争取市委政府重视支持,完成公开引进11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是市直机关历史上首次公开招聘这么多高层次人才的单位。共有163人报名参考,均为全日制食品和药品相关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入围人选表现为年纪轻、专业对口、毕业院校层次高、经历多样化等特点。
二、2015年工作计划
2015年,是新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履行新职能的第一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食品药品安全“零事故”、行政许可“零投诉”、监管执法“零差错” 三零目标;突出“稳队伍、抓基础、严执法、保安全”四大重点;抓实“队伍磨合、事权理顺、人员培训、制度完善”四项基础,通过完善监管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考核考评,推进社会共治,切实把食品药品安全这一重大民生工程抓实,抓出成效,以监管工作的实效取信于民、惠及于民,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稳队伍。改革后,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将前所未有的壮大。如何将多个部门的同志拢到一起,将是明年的重点工作任务。通过思想交流、业务磨合、情感沟通,真正做到人合、事合、心也合,达到整合、统一、加强的目标。
——抓基础。一是多措并举加强全系统法律法规、新增职能、稽查办案等业务培训,提升综合执法水平。二是充分发挥食安办作用,强化综合协调、监督指导、考核激励,调动部门、社会力量参与食品药品安全共治共管,形成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强大合力。重点是落实省政府要求,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对各县市区政府的综治考核。三是常态开展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提高公众食品药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和维权意识。四是完善对各县(市)局、区分局业务指导及机关内部管理工作机制。
——严执法。建立食药监、公安等多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形成信息通报、联合执法、行刑衔接、事故处置、打击犯罪等方面的协调联动,开展2—3次重点整治,坚决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对违法犯罪实行“零容忍”,保持高压打假态势,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保安全。定期发布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突出源头治理,完善全程控制。健全覆盖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制度,控制好“四品一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最大程度减少出现问题的风险。严把准入门槛,提高审批效率,把不够条件的产品和企业坚决挡在市场之外,全力确保全市食品药品安全不出事。
株洲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唐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