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彩虹渠”滋润“绿稻田”
发布时间:2022-09-08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俞强年 通讯员 刘晓欢 文亚婷  编辑:王梓槐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刘晓欢 文亚婷

  9月6日,株洲市渌口区龙船镇金华村,上个月初收割完的上千亩的稻田,稻蔸里已重新长出新苗,翠绿的茎秆有20厘米长。

  40岁的杨得志撸起裤腿,打着赤脚,将一股水流引入自家的稻田。

彩虹渠.png

  渌口区从天元区杨柳水库跨区调水,水顺着“彩虹渠”流到金华村。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俞强年 摄

  “我种了40亩的再生稻,现在是第二茬新苗生长的时候,三五天就要灌溉一次,否则将颗粒无收。”杨得志叹口气,“两个月来,老天爷既没降雨,又是高温炙烤,土壤里的水分全被蒸发了。”

  金华村有100多口山塘,是村里的主要灌溉水源。现在,基本上已经干涸。杨得志介绍,村里去年仅有1000多亩稻田,今年又开垦了上千亩,水稻面积达到2700多亩。“好在政府帮我们新修了‘彩虹渠’。”说着,他侧转身指向稻田旁的渠道。

  映入眼帘的“彩虹渠”望不到头,一直延伸到26.7公里外的天元区杨柳水库。为啥叫“彩虹渠”?杨得志解释,原来的渠道是土质结构,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十年不用都废弃了。政府组织党员干部带领村民,除草、清杂,又紧贴着渠道底部和两侧,铺了一层防水彩色布,两侧用10厘米的水泥钉固定。“这样很实用,既避免了水渗透浪费,又不用大兴土木重修,毕竟这样的干旱几十年才一遇。我们老百姓很认可,把这渠称为‘彩虹渠’,也有丰收的寓意。”

  烈日当头,站在田埂上有点烫脚,杨得志热得满头大汗,衣服上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汗渍。他下到稻田,水刚刚淹过他的脚面。看到田地里有一处凸起的地势,他径直走过去,将其铲平。不一会儿,水就漫过了所有的稻苗。然后,他将进水口堵上,让水流入下一块田地里。

  “大旱面前,需要共渡难关。旱情以来,水利部门到田间地头宣传合理灌溉理念,避免大水漫灌,我们老百姓理解,也支持。现在各村用水都很紧张。我们也是让水浸透水稻根部,把节省下来的水分给下游的百姓。”杨得志向记者算起经济账,“我家每亩可产600公斤。今年的价格比去年每一百斤涨了15元,估计有七八万元的收入。”

  望着灌溉后的稻田,杨得志的眼里,绿油油一片。


一审:王梓槐 二审:张建平 三审:罗毅

株洲要闻

湖南新闻

娱乐时尚

华声在线-永州分站 华声在线-张家界分站 华声在线-益阳分站 华声在线-郴州分站 华声在线-岳阳分站 华声在线-娄底分站 华声在线-邵阳分站 华声在线-衡阳分站 华声在线-湘潭分站 华声在线-常德分站 株洲网 湖南日报 株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