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永亮 张咪
通讯员 刘晓欢 陈立志
“你们吃,我先去芦淞区开调水会。”8月18日13时,株洲市渌口区渌口镇副镇长文天源扒了几口饭,就匆匆离去。
高温持续,渌口镇1.2万亩水田“喊渴”。取深井水、抽山塘水,能想到的办法都想了,灌溉用水还是告急。“现在是晚稻抽穗关键期,如果没水,肯定歉收。”渌口镇镇长唐铁安心急如焚。
3天前,经株洲市水利部门协调,确定跨区调用上游芦淞区大京水库水。
大京水库原属渌口区,因行政区划调整等原因,水库向渌口镇的引水渠已荒废20余年。
一场声势浩大的修渠行动迅速跨区展开。
在芦淞区白关镇东庄村,镇村30余名干部群众,顶烈日,砍杂草,清淤泥,历时3天,打通6公里渠道。
与东庄村接壤的渌口镇福生村,也由镇村干部群众组成一支30余人的修渠突击队,短时间疏通3公里水渠。
17日下午,跨区调水会议再次召开。芦淞区水利局局长黄永立表示,密切监视区域旱情和水库动态,滚动会商研判,加强对大京水库及小Ⅱ型水库水量调度指导,确保上、中、下游灌溉顺利。
18日上午开闸放水,一渠清水以每秒0.97立方米的流量向下奔涌,顺利到达25公里外的福生村。
“要科学用水,争取每块田都过下水,这样才不会死苗。”渌口区水利局局长何立新现场指导村民用水。
家里4亩水田“喝”上水库水,福生村68岁老农何春生愁眉舒展。
株洲市水旱灾害防御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1000余名党员干部驻守抗旱保水一线。目前,全市86处设计灌溉面积2000亩以上的灌区,可供水3.9亿立方米,可保灌20天。
原载《湖南日报》(2022年8月19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