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住的楼越来越高,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琳琅满目,道路上奔跑的私家车更是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方便,信息越来越快捷,但是危险也越来越多。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天约200人死于车祸,平均每天有150多个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平均每2分钟发生一场火灾……
学习、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已经刻不容缓。然而,只有10%的成年人能在突发事件中采取急救措施,其中仅有5%是有效的。无效,甚至错误的急救意识、方法或行为,不仅不能救命,甚至可能“要命”。这些错误的方法一定要纠正过来!
止血的错误方法
摔伤、刀伤、动物咬伤等都有可能导致大量出血,这个时候,家庭成员可能会使用“止血带”为伤者止血。
家庭常用“止血带”有毛巾、衣物、布带、绳子、电线等,有时为了增加止血效果,往往会加压扎住甚至捆住,按理说这种急救方法倒也没错。
但等待医务人员的时候,家庭成员往往会犯下这样的错误,长时间使用各种“止血带”,却从来没有松开过,导致的结果就是远端肢体缺血、坏死,甚至很多需要截肢,导致终身残疾。
正确的做法
止血带以橡皮条或橡皮管为好,不宜用布带、电线等无弹性的带子。绑扎位置应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并尽量靠近伤口,以上臂的上1/3和大腿上中部为好。
选定止血带的部位后,应先在该处垫好布条,把止血带拉紧,缠肢体两周打结,松紧要适宜。上止血带要记好时间,冬天每隔半小时、夏天每隔1小时要放松1-2分钟,然后再绑起来。再绑时部位要上、下略加移动。对大出血病人,应在上止血带的同时,尽快送医院治疗。
止毒的错误方法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可能会有很多动物,比如猫,狗,蜈蚣,蝎子,老鼠,蛇等。这些动物突然攻击,往往会导致人员受伤。
这个时候家庭成员往往会采取用力挤伤口里的血或用嘴吸毒血,这两种急救方法不但救不了伤者,反而会伤了自己。
首先,用力挤压伤口,会加速毒素或细菌进入伤口,用嘴吸,则会让家庭成员也发生中毒。
正确的做法
①彻底冲洗。先用肥皂水、清水、洗涤剂或对狂犬病毒有可靠杀灭效果的碘制剂、乙醇等彻底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
②严格消毒。在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于伤口,以清除或杀灭局部的病毒。
③对未伤及大血管的伤口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必包扎。
④接种疫苗。原则是越早越好。接种程序为:一般被咬伤者于注射当天和第3、第7、第14和第28天各注射一剂狂犬病疫苗。
⑤被毒蛇咬伤后,不要惊慌失措,不要奔跑,这样会促使毒液快速向全身扩散。伤者应立即坐下或卧下,自行或呼唤别人来帮助,迅速用可以找到的鞋带、裤带之类的绳子绑扎伤口的近心端,绑扎的目的仅在于阻断毒液经静脉和淋巴回流入心,而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与止血的目的不同。
故绑扎无需过紧,它的松紧度掌握在能够使被绑扎的下部肢体动脉搏动稍微减弱为宜。绑扎后每隔30分钟左右松解—次,每次1-2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
解救触电者错误方法
家庭中有人发生触电,着急救人,很容易让家庭成员失去理智,这个时候如果慌忙伸手去拉,不但不能救人,反而会把自己也搭上。
正确做法
①立即切断电源,或用不导电物体如干燥的木棍、竹棒或干布等物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急救者切勿直接接触触电伤员,防止自身触电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
②当伤员脱离电源后,确认周围环境安全,应立即检查伤员全身情况,特别是呼吸和心跳,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就地心肺复苏。
解救骨折伤者的错误方法
车祸、摔伤、高空坠落等往往会导致严重的骨折,家庭成员救人心切,往往首先搀扶伤者起来,甚至生拉硬拽。
正确做法
①颈椎骨折要用衣物、枕头挤在头颈两侧,使固定不乱动。
②胸腰脊柱骨折,使伤者平卧在硬板床上,身两侧用枕头、砖头、衣物塞紧,固定脊柱为正直位。搬运时需三人同时工作,具体做法是:三人都蹲在伤者的一侧,一人托肩背,一人托腰臀,一人托下肢,协同动作,将病人仰卧位放在硬板担架上。
③脊柱,腰部及下肢骨折必须用担架运送,而且搬动伤者前需确认伤者情况,不能搬动或者挪动伤者肢体,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鱼刺卡喉错误急救方法
见到鲜美的鱼肉一着急,难免会被鱼刺卡到喉咙。家庭成员往往会让伤者采取喝醋、吞咽食物等方法治疗,但这样做其实非常危险。不但可能使刺扎得更深,造成二次伤害,而且可能划破食管,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正确做法
当鱼刺卡在嗓子里时,千万不能让患者囫囵吞咽大块馒头、米饭等食物。虽然有时这样作可以把鱼刺除掉,但有时这样不恰当的处理,不仅没把鱼刺除掉,反而使其刺得更深,更不宜取出。
鱼刺卡住时,可让患者张开口腔,用手电筒观察,如果可以发现鱼刺位置不深,可用镊子直接夹出,如果不行,不要强行为之,尽快就医。
烫伤错误急救方法
生活中,炒菜时飞溅的油,倒开水时飞溅的开水,这些都可以导致烫伤的发生。烫伤后家庭成员往往会用牙膏涂抹伤口,这种错误的急救方法会使伤口的热气受到牙膏的遮盖,热气只得往皮下组织深部扩散,结果造成更深一层的烫伤,另外也可导致细菌的播散。
正确做法
①用流动的冷水源冲洗创面降温;
②在冲洗时使异物脱离创面;
③送医院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