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冬日,随着阳性病人数量不断攀升,一边是医务人员大幅减员,一边是重症患者居高不下,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株洲市三三一医院领导提前部署、统筹资源,在急诊和内科资源已经无法应对的情况下,医院果断打破常规,全院统筹,灵活调度医疗资源,所有专业全部打通、所有床位统一调配、所有重症救治资源统一调配、所有人员统一调配。成立病人收治和救治小组,实行分级分类收治,统筹安排专家组巡查、巡诊、会诊、病例讨论、紧急抢救等工作,医护人员一边学习一边战斗,总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院领导带班现场办公)
骨伤关节病科、脊柱外科:“忙了一天了,一口水都没时间喝”
非常时期,骨伤关节病科、脊柱外科第一时间打破学科壁垒进行整合,科室主任谈文斌说:“我们积极响应医院号召,很快就为全科医学科腾出50张收治床位。”护士长张静在护士站不停地忙碌着:“忙了一天,一口水都没喝,大家都是带病上岗,护士曹芳做肺部CT有炎症,也只能边打吊针边上班。”
普外科:“整合病房收治内科病人,累的时候互相打鸡血!”
普外科腾出近一半病房收治新冠患者,很快也收满了,中医科主任李晓英带领抽调来的3名医生负责这部分患者,而普外科护士长程茂华带领的护士团队承担起两个科室的护理工作。
(李晓英在跟病人家属交代用药指导)
喜欢运动、乐观阳光的程茂华坦言,乐观如她,这次也有无奈、心酸的时候。“身心疲惫的时候,我们就互相打鸡血,咬咬牙,坚持一下!”
妇产科:“我们不是妇产科医生,我们只是一名医生”
(妇产科病房收治的男性患者)
“没想到我这辈子竟然住进了妇产科......”一位新冠感染爷爷这样调侃道。妇产科主任陈珉媛说,她们从2022年12月31日开始响应医院号召开始收治新冠感染患者,现在病房大部分病人都是新冠患者,男病人占了多半,妇产科医生变身内科医生毫无违和,遇上重症,医院有MDT团队可以技术指导,病人住在病房很安心。
耳鼻咽喉、颈胸外科:“我们的护士长发烧都在顶班呢”
“我们科室还可以加4张床。”耳鼻喉科副主任朱湘滨在院领导查房时说道。医务部部长蔡源源挨个查看病房,发现病房里住的都是年纪稍大的爷爷奶奶们,往日耳鼻喉病房可是小朋友们占多数,护士长欧阳玲说,这次的“生命保卫战”中,医护都带病坚守岗位,护士陈薇因新冠感染重症肺炎、肖明莉因新冠合并中耳炎,两人情况稍微好转就立马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来。欧阳玲说话的时候,边上的护士妹妹轻轻说:“我们的护士长发着烧都在顶班呢......”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
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特殊时期,我们共克时艰,春天一定会到来”
“11病区吗?马上会有1位患者送进来,需要心电监护和吸氧,请做好准备。”护士站接到电话后,忙而不乱地通知接诊医生和护士准备床单位及设备。全院启动跨专业、跨学科,全力保障救治任务以来,这种场面已是一种常态,专业和新冠救治两不误,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像骨科、普外科一样整合病房收治内科病人的外科还有很多,充分挖掘床位资源,腾挪现有空间,走廊加床扩充床位,确保每一个床位都投入使用,不使任何一个床位闲置。特殊时刻,不管内科、外科,各科室团结一致,打破学科壁垒,一切只为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新腾出来的床位瞬间满员,医务人员严重短缺。医院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开启“前仆后继”模式,一个倒下了,另一个顶上。
为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收治救治,尤其是保证重症高峰来临时,危重症病人能得到有效收治,职能科室、体检中心、门诊二线护理人员被调回充实到临床一线。手术室、供应室等专科护士也被调往病房,为缓解急诊科、临床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职能科室、天伦康养院志愿者对口支援急诊科,机关志愿者协助临床辅助工作。
床位增加了,医疗工作量剧增,在艰难困苦时刻,该院向已经返乡休假的助培医生和临床实习生发出返院号召,20余名年轻人响应号召,即刻结束休假,回院上岗,他们如一股新鲜血液,注入到最需要的临床科室,大大缓解了这些科室的工作压力。
从门急诊到病房,从医生到护士,从临床到后勤,所有医务人员都在忙碌,没有片刻喘息,发着烧给人看病,打着点滴给患者开医嘱,以自己带伤带病的血肉之躯,没日没夜的战斗。
(杨晓玲 何敏)
一审:王梓槐 二审:廖义刚 三审: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