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丁丑(公元1637年)年正月十八日,夜宿茶陵的大旅行家徐霞客起了个大早,启程西行,前往攸县。对此,《徐霞客游记》之《旅攸日记》中这样写道:“晨餐后,自黄石铺(茶陵)西行,霜花满地,旭日澄空。十里为丫塘铺,又十里,为珠玑铺,则攸县界矣。……又十里,北渡大江,即攸县之南关矣。县城濒江北岸,东西两门与南门并列于江侧。”
不久以后,明朝灭亡。在这国破家亡、苦风凄雨的历史关头,有一个人却没有忘记攸县这片美丽的山水。他就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王船山。在一首题名《寄宝宁万峰大和尚》的诗中,他这样写道:
洣水东浮岳阜西,鱼书遥问武陵溪。
千峰旧访孤轮月,双脚难拼一寸泥。
大誓余生闻虎啸,衰年残梦弄驴蹄。
东山只履归何日,草软烟柔一杖藜。
刻骨的亡国之痛,使诗写得有些凄怆,但其对洣水岸边“武陵溪”却梦萦魂绕。
攸县,这块处于湘东南的膏腴之地,境内山美、水秀、洞奇,因其自然的造化,而平添了许多醉人的美丽,也因先贤的造访,而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
近年来,踏实勤劳又富于智慧的攸县人,利用这份难得的自然和人文的遗产,围绕“创旅游品牌,建旅游强县”的工作目标,大打旅游牌,将攸县旅游融入以南岳、井冈山、炎帝陵为线索的黄金旅游线之中,正在把以酒埠江为中心的旅游区建设成为背靠长株潭城市群的休闲、观光、度假基地。
尧山遗圣迹 洣水流古韵
2007年8月11日晚,一个名为“攸县尧帝史迹专家论证预备会”的会议在株洲市金龙大酒店举行。会议规模很小,但会议内容却颇含些石破天惊的韵味:会议一致认为,尧帝生于攸县丹陵(现在的皇图岭)、葬于攸县尧山等论述有理有据。
作出这一结论的13名专家,分别来自北京、华东、华南、华西、华中等地区,皆是我国考古界、先秦史研究界知名教授(研究员),其中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庆柱教授(原所长,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陈连开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宫长为研究员(博士后,中国先秦史学会秘书长)等知名教授专家。
尧帝是我国第一位有文献流传的古代帝王,《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及其他众多的古文献如《山海经》、诸子等皆有记载。从1995年开始,湖南工业大学人文社科系教授刘俊男从研究炎帝入手,寻找尧帝生卒地。在长期的研究中,他查阅了大量古籍史料和出土文物,并通过集中研究尧帝相关资料,最后大胆推断尧的生葬地就在湖南。随着研究的深入,他的研究线索逐步指向了攸县境内的丹陵、尧山、天台山、天子坪、坪阳庙、皇图岭、南岳庙等大大小小古今地名。2000年10月,刘教授撰写的20余万字的《华夏上古史研究》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尧帝诞生在攸县皇图岭丹陵”的论点正式公布于众。
“尧帝生于攸县丹陵,葬于攸县尧山”,是继炎、舜二帝葬于湖南的史实被专家认定后的又一重大论证成果。有中华民族始祖的圣迹留存,使攸县历史的厚度骤然增加,也使更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攸县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
攸县之名,来自其境内洣水主要的支流攸水。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攸县之名第一次出现于史籍算起,攸县置县已经2200年。在这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攸县境内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存、文化遗产,并成为今天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
时至今日,在攸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宗教遗存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梁天鉴二年(公元593年)梼树禅师在攸县创建第一座寺庙证果寺起,佛教在攸县流传已经1400多年。此后,尽管有起有伏,但佛教在攸县却极一时之甚。据1941年统计,全县拥有佛寺竟达到206处之多。
在攸县的寺庙中,最知名的是宝宁寺。宝宁寺开创于唐天宝10年(公元751年),是湖南开创最早的佛教禅院之一,开创者即攸县人旷长髭。号称“六祖慧能大师”,从被誉为禅宗“西茎”之一的南岳石头希迁和尚得法后,来到攸县黄丰桥镇乌井村,开寺弘扬佛法,佛名远扬,且流传到日本。1983年,一些尊旷长髭为祖师的日本信徒,曾经专程到攸县寻根。明清以来,慕名前来宝宁寺问禅的文人雅士众多。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船山不仅亲临宝宁寺,还专门为《宝宁寺志》作叙,描写宝宁寺“畯畯松荫,交交鸟语,以松为竹而竹,以鸟为云而云。”清同治年间,闽浙总督左宗棠也曾到寺游览,并留下墨宝。
宝宁寺现存殿、堂、楼、阁、台共24座,保存有自旷长髭起36世禅师的大批墓塔。在宝宁寺中,“三绝”、“三奇”最为有名。
“三绝”为寺内所存普同塔、师祖塔、《宝宁寺志》及王船山作《宝宁寺志叙》。《宝宁寺志》系禅宗曹洞中三十禅师、宝宁寺四祖万峰和尚任住持时,邀请省内外名儒王夫之(王船山)、黎无宽等90多人,用12年时间编写而成。寺院修志本属罕见,而一生研究大学问的王夫之能够为一寺院志书作叙,更是旷世之举。在全国著名寺庙中,编修志书的只有少林寺和宝宁寺。因此,“北有少林,南有宝宁”之说在中国佛教界影响很大。
“三奇”为寺内所留之千年沉水樟,所生四季青绿之观音芋、所存之千年古井。这棵沉水樟高24米,直径1.6米,树龄千年以上。古樟根部分两茎上长,于7米高处横生一枝干,将两茎相连,因此有“禅宗两茎连理”的说法,故此樟也被称作“禅宗樟”;樟树下的千年古井,是建寺时开凿的。这口古井的奇异之处在于,寺内上百人吃水井水足够,而如果不用水,再长时间井水也不溢出来;古井之旁生长观音芋。这观音芋茎叶都可以当蔬菜吃,四季常绿,其最大的特点是不能施人畜粪,一施就连根萎谢,据云此系观音特意点化过的,只供僧人食用,所以不可玷污。传说自然不可信,但到底是何缘故,还有待科学解释。
万山红遍处 俯首觅旧踪
攸县地处湘东南,紧靠罗霄山脉,在上世纪20年代以后的大革命浪潮中,英雄的攸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篇章。从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走出了中国第一个工农兵政府——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解放后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红八军政委蔡会文等著名共产党人。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漫长的80年过去,硝烟散尽,但那些丰富的红色遗产,却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留给了今天。红色,这曾经给黑暗中的人们点燃光明的颜色,如今仍在照亮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希望。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攸县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回顾风云激荡的岁月,我们至今还能够感受那“狂飚为我从天落”的震撼,想象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绚丽。
1926年冬,发生在攸县的一件事,惊动了正在醴陵考察农民运动的毛泽东。
这年10月,攸县草田乡成立农民协会。正派公道、好打抱不平的贫苦农民罗震当选农会执行委员。罗震上任后,雷厉风行,收缴了草田乡团防局21支步枪,建立了草田乡农民自卫队。他的行动引起了反动派的嫉恨,当年12月,借湘东保安司令罗定之手在醴陵杀害了罗震。正在醴陵考察的毛泽东得知此事后,非常气愤,立即指示“你们(醴陵)应该和攸县、茶陵联合起来,组织农民自卫军和梭镖队,同时要准备材料,再派人到省里控告罗定破坏农民运动的罪行。”之后,毛泽东又亲自与国民党省党部、省农协等交涉,敦促讨伐罗定。次年2月,罗定在数千农军围追堵截之下,狼狈逃窜到湘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攸县人们开始了长达10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党的“八七会议”以后,受到秋收起义的影响,在攸县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攸县人民举行了多次暴动,进行武装斗争,不少攸县籍的共产党人英勇牺牲。1928年9月28日,中共攸县县委委员欧阳伟被捕。次日临刑前,他咬破手指,在监狱墙壁上用献血写下了绝命诗:
抛头何所惜,五井有红叶。
白雾朝阳扫,伫看梅城赤。
梅城是攸县县城的别称。“伫看梅城赤”,充分表现了共产党员要将红旗插遍攸县的坚定信念。
1934年8月,红六军团突围西征,湘赣革命根据地进入最艰难的时期,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从此开始。位于湘赣边界的攸县,成为留下的红军游击队主要的活动区域之一,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此发生,一些激烈的战斗在此展开,中央电视台在2008年12月初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浴血坚持》中,就用了很多篇幅描写这里的游击战争,尤其是关于传奇人物谭余保的记叙。
其时,谭余保为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1935年6月,原湘赣省委书记陈洪时叛变,形势万分危急。关键时刻,谭余保挺身而出,在位于攸县、茶陵和江西莲花三县交界处的棋盘山展开紧急会议。会议宣布成立湘赣临时省委,由谭余保任书记。1937年11月,也是在这个棋盘山,谭余保差点误杀前来联系游击队改编事宜的陈毅(许多书籍和影视作品对此都有很生动的描述)。红军游击队在攸县及其周围地区的三年游击战争,可谓惊险异常、艰苦绝伦。
十年的红色斗争,在攸县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尤其是留下了许多红军标语和红军活动遗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苏维埃东冲兵工厂。
苏维埃东冲兵工厂位于攸县东部山区罗霄山脉西麓的峦山镇东冲村东冲组,离井冈山只有180公里路程,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1930年秋,中共湘东特委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在这里成立了中共攸县革命委员会及攸县苏维埃人民政府。当时,为向地方武装和主力红军提供物质保障,攸县县委和苏维埃政府决定,在东冲三抖岭下的原程家祠堂内创建苏维埃东冲兵工厂,利用周围隐蔽的溶洞开辟了修造车间。兵工厂集中了苏区铁、木、铜、银匠30余人,打造梭镖、大刀、匕首、雷火枪、松树炮,并为主力红军修理枪械。
国民党反动派对这座兵工厂恨之入骨,多次发动进攻,企图摧毁兵工厂,但都被打败。1932年春的一个深夜,国民党军队集中了一个连的兵力,趁黑夜发动偷袭,被哨兵发现。关键的时刻,红色地方武装及时赶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为了保存革命实力,兵工厂随后迁移到了江西莲花县的九龙山,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湘赣省军械厂。
如今,为配合旅游开发,攸县利用红色旧址开发了以兵工厂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景点,并恢复了兵工厂附近的红八军独立师师部旧址、红军井、练兵场、战壕、红军烈士墓、烈士纪念桥等。据统计,攸县现在共保存有红军标语120余 条,红色遗址12处。所有这些,构成了攸县红色旅游的主要内容。
美景凭天赐 仙境任神游
2003年3月29日,攸县酒埠江禹王洞成为许多人瞩目的焦点。这天上午,中英联合探险队在禹王洞地下河洞口举行了简短的中英联合探险仪式。来自英国的专业溶洞探险队的探险队员梅林达、安德鲁、约翰、史蒂文斯身穿特制的探险服,戴着头盔,带着测量仪器与中国科考队员一起,跨进了号称拥有世界最长地下河的禹王洞,正式揭开了此次对酒埠江溶洞群探险和岩溶科考的序幕。同年11月,中美组成联合探险队,再次深入禹王洞地下河探测,为开发禹王洞地下河提供科学依据。
探测表明,禹王洞地下河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地下河河水清澈透明,冬暖夏凉,70米的水位落差为营造地下河漂流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地下河边,遍布钟乳石景观,其中一组几近透明的巨大鹅管群和钟乳石花,晶光闪闪,为世所罕见,观赏价值甚高。此外,地下河流域内还有天坑、洞穴、竖井、石森林等景观,资源类型多样,景观丰富多彩。禹王洞地下河全程约10公里,直线距离约7公里。建成后的禹王洞地下河漂流项目,在国际同类旅游项目中将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攸县酒埠江是湖南省首批省级地质公园之一,也是长株潭地区现有的唯一的国家地质公园。酒埠江以岩溶地貌为主体,集洞、河、泉、桥、瀑、峡于一身,仅公园23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密布着120余个溶洞,是国内最密集的溶洞群。
酒埠江也是攸县最主要、最著名的旅游区。对于这片地区奇特地貌的形成,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在约3亿5千万年石炭纪时期,这里作为海洋,不断接纳陆地河流中碳酸钙溶液。碳酸钙不断沉积,形成了1000多米厚碳酸盐岩层和较晚地质时期其他砂砾岩层。在约1.4亿年燕山造山运动中,罗霄山脉急遽隆起,在西侧出现了一狭长断层陷落带,地貌在6公里水平距离内出现了幅度达1000米的高差。在漫长的岁月里,伴随着岩溶水对碳酸盐岩中的碳酸钙的强烈溶蚀和岩体的崩塌,使这一地带地下岩溶洞穴、地下河日渐密集,而地表岩则峰丛、洼地、天生桥、峡谷密布,从而形成了奇特的多样化岩溶地貌。
酒埠江溶洞众多。如果说禹王洞是以奇知名,那么,白龙洞就是以秀取胜了。中国地质科学院溶洞研究所所长朱学稳教授考察后,对白龙洞赞不绝口,评价说白龙洞“景赛黄龙洞、奇胜芦笛岩”。
白龙洞现已探明部分全长3000余米,洞内有宽敞的大厅、曲折的廊道,更有令人眼花缭乱的钟乳石。在这里,大部分钟乳石是壁流石。这些为数众多的壁流石,似飞瀑、似流泉、似帷帐、似葫芦、似竖琴,极尽变化、精彩迭出。一些钟乳石在形成过程中受对流空气挤压,形成的外实内空奇异结构,轻轻敲打,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在白龙洞的石钟音乐厅,有一组石钟,能敲出五个音符,即哆、唻、咪、梭、拉。除了壁流石,白龙洞还有到处密布的石柱、石笋、石镜、石盾、石人、石灵芝、石动物等。
白龙洞中最大的大厅名叫龙宫。这里四周石柱、石笋、石幔、石蒂、石珊瑚层出不穷,大厅中间是一根巨大的钟乳石柱,人称“天下第一柱”,石柱高28.1米,径围3.4米,比张家界黄龙洞天下扬名的定海神针高出1.1米。该石柱不仅高大,而且精致。细看柱子,但见柱身生满形态各异的石花、石葡萄、石荔枝,更是柱中之奇观。据专家测定,该柱年龄为40万年。在白龙洞开发过程中,在此洞中还发现一块五万年前的人骨化石,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大批媒体的关注,一时间,“白龙洞”名声大振。
游酒埠江,酒仙湖是必去的地方。说是湖,其实是一个人工湖。1958年至1960年,为解决蓄洪灌溉问题,攸县、醴陵两县集中10万民工,靠人拉肩扛的最原始办法,建成了一座高50.2米、长350米的大坝,截断攸河,使酒仙湖面积扩大数倍,成为湖南省十大水库之一。蓄水后的酒仙湖,总蓄水量3亿立方米,面积13平方公里。
酒仙湖周围,群山巍峨,树木葱茏,四季竞翠,景色怡人。从湖上望去,可见“紫峰晨曦照雾海,碧水蓝天映翠微。皓月银波共舟眠,清风持柳随蝉去”,别有一番诗意在心头。如果正值季节,在酒仙湖还可见到大批国家三类保护动物白鹭。在湛蓝的湖水和翠绿的青山的映衬下,白鹭时而俯冲湖面觅食,时而展翅直上青天,其情其景,使人如临仙境。
攸县是著名的美食之乡,而攸县的美食在酒仙湖不仅皆可快意品尝,而且更具滋味。酒仙湖水质清澈,盛产青鱼、草鱼、鲫鱼、银鲴等。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速度的加快,人们在湖水建起了规模不小的水上餐厅,当地百姓随时从湖里打鱼上船,客人可以现做现吃,鲜美异常。此外,客人在水上餐厅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攸县豆腐。攸县豆腐为远近闻名的名菜,用清洌的山泉和高品质的黄豆制作而成,色清如玉,滑嫩可口。用攸县豆腐可做成水豆腐、油豆腐、泡豆腐、沙锅豆腐、百叶豆腐等十余道风味绝佳的菜肴,使客人在大饱口福之时,还会带回一些豆腐产品。
客人游酒仙湖,如有兴趣,还可弃舟登岸,到湖边茂密的森林里漫步一番,享受丰富的负氧离子。如果运气好,在这片森林里,你还能见到一种珍贵的树种——红豆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倘有幸采得几颗红豆,那也不失为一件浪漫的事情。
瞄准长株潭 建好“后花园”
攸县紧邻湘中经济带,是通往炎陵、井冈山的必经之路,至长沙仅170公里,境内铁路、公路交通齐备,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而这一优势也为攸县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同时,风景区集大型山湖、溶洞、珍稀动植物、红色纪念地、佛教圣迹为一体,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组合,也使攸县以酒埠江为主的风景区成为一个休闲、观光、健身、投资置业的理想之地。
为使旅游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2000年5月,攸县聘请中南林学院的专家教授制定了《酒埠江风景区总体规划》,并于2001年1月顺利通过省级评审。2002年,酒埠江风景区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估通过省环保专家评审。2002年3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的教授对白龙洞、仙人桥、桃源谷、柏市温泉等景点编制了详细规划。2003年,株洲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宝宁寺景点规划。2005年5月,中国溶洞地质研究所编制了禹王洞地下河开发详细规划。
2005年6月,县委、县政府完成了《攸县旅游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攸县将积极培育酒埠江进入以“南岳一酒埠江一炎帝陵一井冈山”和“长、株、潭一酒埠江一炎帝陵”路线的全省旅游黄金线路,把酒埠江风景区打造成湘东明珠和长株潭休闲、观光、度假的“后花园”。
在做好规划的同时,在“政府主导、市场动作、多元投入、业主经营”的发展思路引导下,酒埠江景区景点建设也全面展开。到目前为止,共投入2亿多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1个亿,景点及宾馆投入1个亿。目前,总投资5200多万元、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的网岭到酒埠江公路已经建成,投资1000多万元的17公里峦山至白龙洞公路改造完毕,投资600万元按“4A”级标准建设的仙人桥景点已经完工。另外,该县还以黄丰桥镇政府和乌井村为投资主体,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对宝宁寺进行了修缮和改造;投入400多万元,完成了皮佳仙境乐园第一期工程建设;按“4A”标准,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酒仙湖码头配套工程建设;投资60万元,修复了苏维埃东冲兵工厂。目前酒埠江风景区拥有宾馆、饭店30余家,每天接待游客能力达1000人次,
景区建设的加快,也带动了酒埠江风景区品牌创建工作。2003年,酒埠江风景区被批准为湖南省首批地质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水利风景区;2004年2月,酒埠江森林公园被省政府办公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4年6月,酒仙湖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05年2月,酒埠江风景名胜区被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8月,酒埠江成功创建国家地质公园。
在搞好酒埠江风景区规划建设的同时,攸县还在规划建设县城攸河观光区和皇图岭尧帝文化区。攸河观光区包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灵龟峰、谭震林纪念馆、攸河两旁文明四塔,形成长达10多公里的攸县旅游的第二景区带,并融于井冈山、炎帝陵、南岳等旅游体系中,起到纽带作用。皇图岭尧帝文化区,准备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尧帝陵进行考察论证,形成权威性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做好尧帝陵开发建设的详细规划。
配合旅游业的发展,攸县目前还在围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做文章,尤其是利用攸县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土菜做文章,着力推出酒仙湖的鱼、皇图岭的豆腐、漕泊的野菜、攸县麻鸭、土鸡等。酒仙湖的鱼类制品主要包括银鱼干、火焙鱼、辣椒鱼、鳜鱼等,皇图岭豆类、辣椒制品包括豆腐乳、辣椒酱、豆腐干等,漕泊野菜包括烟笋、乳参、腊焙食品等。
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努力,攸县旅游业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全县接待游客人数达到240万人,旅游产业收入4.8亿元。今年,预计接待游客人数可达260万人,旅游产业收入可达5.2亿元。攸县正在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强县的跨越。
宋朝时,宋徽宗在与攸县籍的太学博士彭天益聊天时,突然发问:“攸县风土如何?”彭天益立即答道:“峦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以此描述家乡的美丽和富庶。从此,这句话就为攸县人所熟知,并常常引以为荣。今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经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和农民收入十强的攸县,正在变得更加美丽、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