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永亮
通讯员 吴丹 张弥郁
5月18日,中国移动湖南公司(株洲)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在株洲高新区揭牌。借力数字技术,株洲高新区传统制造业驶入转型升级“快车道”。
动力谷自主创新园研发中心片区
1992年成立的株洲高新区是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虽已过而立之年,但不忘创新初心。今年来,项目招引“揭榜挂帅”、千人企业大会等密集举行,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新体制打破旧习惯
——新成立挂牌6个局,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5月22日,株洲高新区天易科技城,株洲菲仕绿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抓紧施工。这个年产25万台套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和动力总成项目,发放施工许可证仅用时1天。审批时限缩短,可让项目提前半年左右建成、投产。
天易科技城
项目高效落地,得益于株洲高新区有一套贴心周到的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去年,株洲高新区主动跳出“舒适圈”,提出“改革再出发、发展再跨越”。“围绕园区、产业、科技来强化功能、服务和能力,是园区改革的方向。”株洲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邬凌云说。
去行政化,以项目落地、企业成长轨迹为参考,建立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模式。株洲高新区大胆改革,成立产业发展、经济合作、项目服务、企业服务、投资金融和大数据资源6个局,精准对应产业研究分析和项目招引落地、建设推进、统筹服务各个阶段。
产业发展局科学制定园区产业规划,经济合作局根据产业规划招引项目;合同签订后,项目服务局一门式受理,统筹推进项目落地;建成投产运营时,企业服务局全面接手……以前各部门服务企业“各管一段”的壁垒被打破,部门之间权责更加明确,服务项目流程更加清晰。株洲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完成园区体制机制改革。
项目服务管理平台、企业服务线上综合平台高效运转,交办机制、帮代办制度顺势而为。
湖南德智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厂房时,获得株洲高新区工作专班“私人订制”服务。“以前的材料申报员没事可做了,公司干脆取消这个岗位。”该公司董事长柴攀说。
新载体孕育新动能
——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42家,大批高、精、尖产品相继涌现
创新基因,入园入企入心。
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黎朝晖正牵头研发智能储能装置项目。日前,他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株洲高新区设备共享平台”,预约株洲市众普森技术有限公司的耐压测试仪器,最终研发成本可节省40%。
汽博园
为高效促进区域“链合”创新,株洲高新区整合区内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和企业等单位的科研设施和仪器、仪器专家等资源,打破信息壁垒,搭建供需共享平台,实现闲置资源与短缺需求的灵活配置,探索园区版“共享经济”。目前,累计上线仪器、设备449台(套),可对1000余项技术指标开展检验检测。
通往“罗马”,并非“共享经济”一条大道。
株洲火炬安泰新材料有限公司以“就地转化”“飞地孵化”模式,近年成功引进转化150余项科技成果,去年产能达120吨左右,产值同比增长75.46%。
以“厂所结合”为抓手,株洲高新区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42家,中车株机等晋升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小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加工转化等一批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相继落地。
451家高新技术企业、3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步发力,智轨、超级电容、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等一大批高、精、尖产品相继涌现,艾美新材、世鑫新材、火炬安泰等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去年,株洲高新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8%,在全省高新区创新发展绩效评价排名第二。
新作风干出新答卷
——加强作风建设,锻造出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队伍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改革发展,关键在作风。
今年2月底以来,株洲高新区13名县处级以上领导“挂帅”,12支“招商战队”揭榜,密集招引,成效明显。到一季度,湘商回株投资新注册企业1家,新设立外资企业5家。
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
“揭榜挂帅”行动是株洲高新区干部能力提升行动的一个缩影,也是“季度攻势”活动的延续。
去年,顺应园区提质机制改革,株洲高新区开展科级干部全员竞聘,完成科级及以下52个关键岗位的选聘。其中,“85后”干部占82%,具有理工类、经管类专业背景的干部占70%以上,一批年富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走上关键岗位。
以“引项目、去存量、炼队伍”为目的,株洲高新区出台实施“季度攻势”行动方案,从竞聘上岗人员、招商专员等群体中选出招商队员,开展“季度攻势”系列活动。
“夏季攻势”“秋季攻势”相继打响。在招商实战中,“小白”逆袭为“强将”,共招引项目68个,引资217.75亿元,储备意向项目100余个。
今年,株洲高新区落实株洲市“作风建设年”活动,将作风建设作为“开山斧”,激励干部走出“舒适圈”,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群青年干部选拔下沉村(社区),试当“一把手”;400余名干部进驻老旧小区,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刀刃向内“卷”自己,下沉一线为企业,作风之变推动株洲高新区营商环境之变、经济发展之变。一季度,株洲高新区为企业有效解决问题194个,净增经营主体3894户,实有企业突破2.2万户,稳定排名株洲第一。
原载《湖南日报》(2023年5月23日03版)
一审:王梓槐 二审:廖义刚 三审: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