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风能装备“咖”聚株洲 共研共商共迎“风起”
发布时间:2023-02-27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高晓燕 通讯员 徐夏晨  编辑:王梓槐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高晓燕

  通讯员/徐夏晨

  历经3年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的各个切面,正在重回发展正轨。2月22日至24日,全国风能装备领域重要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及产学研机构,共聚株洲,在第三十四届全国风能装备行业年会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共话未来。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占比首次反超煤电装机,其中风电占比超过14%。

  放眼全国,风力发电装备核心产品布局最全的城市就是株洲。时间与空间坐标高度重合的节点,在株洲举办这场迈向未来的盛会,自然格外受到业内关注。

  新的历史拐点已经形成。“春风”待又吹,“春芽”正见绿。

  风电产业迈进持续上升通道

  3年来,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和中国风电产业发展都受到了冲击,叠加了新的困难风险以及不确定不稳定性。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风电行业迎难而上,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努力保持了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并且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1.25亿千瓦,累计装机超过了7.5亿千瓦,带动了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2亿千瓦,风光总装机容量历史性地超过了煤电。

  从2022年国内各类电源的装机数据中可以看到,风电占比43%,发电量占比达到了8.8%,增长优势明显。风力发电在我国电力供应格局中,从微不足道到举足轻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在完成量的高速增长后,如何实现质的高效提升,把“风电大国”打造成“风电强国”,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风电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之路,是摆在所有风能装备从业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本次大会剖析把握政策机遇,研判市场发展趋势,商讨能源发展之道,探寻绿色零碳的最优解决方案。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能源产业如何发展?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赵勇强提到,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中已提出了一些政策,比如2022年国务院转发的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制定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明确,将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应用,特别是工业领域的工业绿色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开展绿电交易试点等等。

  “国家能源战略转型驱动,2023年全国风电装机规模将显著提升,并在2025年达到新的高峰,之后进入持续上升通道。”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祁和生分析。

  “风电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薛乃川提出,风电行业进入新的常态化阶段,在新装规模、模式创新、场景多元、跨界融合等诸多方面都有许多新机遇,也给行业带来许多挑战,需要全行业甚至跨行业的专家共同研究、把握、解决一些新问题。

  “坚持创新驱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行业自律,拒绝内卷和非理性竞争。”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会长柳地呼吁。

  中国中车产业实力最强的城市

  在全国风能装备“大咖”阵列中,中国中车是极为亮眼的一股力量。

  深耕株洲数十年,中国中车在这里打造了全国轨道交通领域产业规模最大、链条最齐、研发实力最强、产品谱系最全的集聚区,同时,依托轨道、走出轨道,利用技术上高度同宗同源的特性,打造了“立起来的高铁”,形成了风电整机、叶片、发电机等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和产业链。

  “株洲市是中国中车产业实力最强的城市。”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余卫平这样评价。

  在集团实力加持下,株洲也成为全国风力发电装备核心产品布局最全的城市。

  从上游的风电叶片、发电机、齿轮箱、变流器、控制系统、塔筒,到中游的风电整机成套装备,再到下游的风能资源开发、电厂及配套储能基地建设、并网及运维服务等服务示范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都能在株洲找到。

  株洲风电装备产业集群汇聚了企业51家,其中规上企业就达42家,是湖南省风电企业聚集最多的地区。

  创新成果频出。研发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和国内首款TMT72.5海上叶片;首创国内最大功率的异步风力发电机;时代新材自主研发的芳纶绝缘材料、聚酰亚胺薄膜打破国外垄断;中车株洲所风电整机“箱变顶置”的技术突破,单台整机降成本50万元以上,认定为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及产品百余项。

  株洲风电行业仅国家级创新平台就达8家,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44件、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多项产品和技术成为行业首创,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

  产业颇具规模。风电整机销售陆上风电装机量国内行业排名第四,风电叶片销售国内第二、全球第三,风力发电机销售国内第一,半直驱齿轮箱国内行业排名第一,风电变流器国内行业排名第五,弹性元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0%,在全国都具有极强竞争优势。

  2022年,株洲电力新能源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总产值达668亿元。

  对于株洲的产业发展,祁和生感受颇深:“第一次来株洲,中车株洲所风电产业刚刚起步,从设计能力、制造水平都是引进国外技术。第二次来,产业投入已经初见成效。这次来更是刮目相看,中车株洲所在风电开发、生产制造环境、多能融合技术等方面,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

  基础研究孕育全球突破

  过去10年,风电装备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的诸多成就,支撑了风电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助推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作为交通与能源跨界经营的央企,中车株洲所一直致力于“双碳”技术的研发,在“双碳”领域已涉及风、光、储、氢多个行业,同时也针对源、网、荷、储多个环节具有解决方案,具备提供风电、光伏、储能、氢能装备的能力,以及从综合能源、多能互补、集中式和分散式多个维度提供风光储氢一体化“双碳”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17年来,中车株洲所一直坚持载荷、控制、结构三大根技术研发,围绕风电大型化、低成本、电网友好、环境友好以及数字化5个方面做了技术发展,也构建了系统方案解决、环境适应、电网匹配、智能风机、数字化5个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风场的综合解决方案。”中车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海涛说。

  在产品和技术储备方面,中车株洲所围绕“大型化”“低度电成本”提供技术领先的陆上和海上平价机组。光伏领域主攻光伏逆变器和EPC集成。储能方面,短时的磁悬浮飞轮储能、中长时间的电化学储能、中长时抽水蓄能、氢能等都有布局,尤其是电化学储能方面,2022年出道即精彩,一年来斩获20余个储能系统集成/EPC项目订单,装机总量近3GWh,项目覆盖风冷、液冷、1C等多种产品,遍布全国11个省和自治区,一举闯进储能系统集成商第一梯队。

  当前,实现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仍是技术创新。“双碳”目标下,唯有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风电产业才能将优势转为胜势。

  “我们必须通过创新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要建立国家级的新能源实验室研发平台,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式技术,强链补链。”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顾问史立山说。

  这些创新,不仅仅是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突破,更是中国风电产业在全球竞争中走在前列、跨进“无人区”时的新突破。

  “以前我们的技术平台都是国外引进,这些年国内风电产业发展迅速,国外的技术平台已经显现出‘力不从心’。”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技术中心副主任刘红文说。

  在“卡脖子”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攻关,攻的不仅是国外技术封锁的关,现在也是自我高速发展遭遇瓶颈的“关”。如今,中车株洲所正在主控系统领域开展基础研发。

  刘红文解释,风力发电系统是一个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系统,随着大容量、长叶片、高塔筒机组的快速发展,降载控制至关重要。

  传统的PID控制在载荷控制方面不能较好地满足整机发展需求。尤其是面向智能化发展趋势,对于构建先进控制技术平台,如何在减小动态载荷、实现高效稳定控制等方面实现最佳解决方案,是风电行业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

  “将中车株洲所在先进控制算法等方面的技术积累进行跨界赋能,解决风电装备主控系统领域的技术难题,我们正在研究,目前已取得了较好成果。”刘红文说,一旦实现突破,可令风电机组关键载荷在现有基础上降载10%至15%,对促进整机轻量化及低成本化方面创新价值和意义非常大。


一审:王梓槐 二审:廖义刚 三审:罗毅

株洲要闻

湖南新闻

娱乐时尚

华声在线-永州分站 华声在线-张家界分站 华声在线-益阳分站 华声在线-郴州分站 华声在线-岳阳分站 华声在线-娄底分站 华声在线-邵阳分站 华声在线-衡阳分站 华声在线-湘潭分站 华声在线-常德分站 株洲网 湖南日报 株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