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永亮
仲秋时节,广袤湘东大地,巍巍罗霄山深处,春华秋实,业兴民富,铺展一幅“山乡巨变”新画卷。
全面脱贫后,株洲通过下沉队伍、培育产业、乡村治理等举措,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尽锐出战
——四级书记担当作为,打响乡村振兴攻坚战
9月18日,再次登上炎陵县策源乡梨树洲村,徒步爱好者张力大吃一惊。
坐落在湖南第一高峰酃峰山脊上的梨树洲村,是株洲海拔最高的山村。10年前,这里无电、无通信信号、无硬化水泥路。但眼前,水泥路进村到户,“三无村”蝶变“世外桃源”,游客络绎不绝。
梨树洲村的蝶变,凝聚着炎陵两任县委书记的接棒努力。
“2011年,黄诗燕上任炎陵县委书记,到访梨树洲,当即表态‘再难也要让梨树洲通上电’。”梨树洲村党总支书记伍英华说,2013年村里通电后,顺势开发乡村旅游,迈上发展快车道。
2019年11月,黄诗燕因病殉职。次年4月,尹朝晖接任炎陵县委书记,提出将梨树洲打造成精品、特色康养旅游基地。
山村巨变,久久为功。如今,“网红村”梨树洲一房难求。
全面脱贫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千头万绪。株洲将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密集调研,遍访全市68个乡镇,提出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做大农业品牌,走好农旅文康融合之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级级落实。各县市区委书记结合实际,在防返贫、消费帮扶、乡村治理等方面创新作为。攸县密集开展产业振兴、乡村建设等“六大行动”;醴陵精准施策防脱贫,37194名脱贫户和监测对象100%参保……攸县莲塘坳镇下洞村开发“红军洞”,去年收入115万元……
夯实基层力量,株洲加强基层党员培训,选派1054名党员干部,组建428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与此同时,由1330名科技专家组成的服务团,进村下田指导农民提技增效。
党建引领,尽锐出战,继脱贫攻坚战后,一场乡村振兴攻坚战在株洲全域打响。
产业强村
——工业化思维发展产业,打造乡村发展“主引擎”
秋高气爽,醴陵明月镇云岩社区的田间地头,10余名村民正忙着采摘玻璃椒。
明月镇成立联村党委,整合7家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完善产业链,大力推进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辣椒小镇”美名远扬。
目前,醴陵玻璃椒年生产能力6000吨,加工企业15家。近日发布的“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醴陵玻璃椒品牌价值达1.75亿元。
株洲将工业重镇70余年沉淀、形成的工业化思维,“导入”乡村振兴。在做强粮食、生猪等主导产业的同时,重点培育炎陵黄桃、攸县香干等“一县一特”产业,持续做大畜禽、粮食、蔬菜等九大优势特色产业。今年,炎陵黄桃销售7.2万吨,实现综合产值24亿元。
一批株洲农业品牌叫响。白关丝瓜、王十万黄辣椒、茶陵红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关丝瓜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产业融合不断深入。炎陵黄桃小镇、渌口白关丝瓜小镇被列为市级农业特色小镇,跃升为县域经济支柱。荷塘区仙庾岭村、芦淞区卦石村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引来八方游客。
株洲还创新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挂牌全省首个市级农村产业流转交易中心,目前已交易项目639宗,总金额8.5亿元。
因地制宜,融合发展,具有株洲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构建,乡村振兴“主引擎”动力更强,小康之路越走越宽。
文明乡风
——建设高颜值“内涵”农村,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攸县酒埠江镇联塘村“幸福屋场”,竹木葱郁,鸟语花香。村民说,自从村里建了“幸福屋场”,打牌的少了,读书、跳舞的多了。
乡村美,不只是颜值高,还要有“内涵”。株洲今年铺开“幸福屋场”建设,将建成100个以上“幸福屋场”。到2025年,株洲“幸福屋场”达500个以上。
在株洲农村走访,新风新貌扑面而来。茶陵县提倡婚事新办,集体婚礼、夫妻共植纪念树等新式婚礼越来越多;攸县新市镇福寿万村发起殡葬改革,建立“其善荫永安堂”骨灰安放室,传统土葬越来越少……
借乡村振兴东风,株洲在所有行政村建立、完善村民认可的红白喜事章程,510个村探索建立“村民议事堂”,化解矛盾纠纷2.4万余起。
加强农业农村环境整治,构建县、镇、村、点四级文明实践网络,株洲创建省级以上文明村27个、文明镇16个。
今年,株洲探索实施“村电共治”工程,建立乡镇与县区公司、村组与供电所、村委电力联络员与台区经理的三级联动服务网络,乡村平均供电服务半径由原先25公里缩短至1.5公里,服务农产品加工等小微企业和乡村产业项目3320个。
乡村美,农民富,乡风变,湘东新景,醉人心脾。
原载《湖南日报》(2022年9月20日01版)
一审:王梓槐 二审:张建平 三审: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