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株洲县六旬老太捐献遗体获家人支持,老伴儿子均表示捐献遗体
发布时间:2012-12-19   来源:本站  作者:记者 李永亮  编辑:李永亮

本报1218日讯  没有挽联,没有哀乐,甚至没有悼词,但这却是最隆重的送别。今天下午,“菊花奶奶”遗体捐献仪式在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举行。一百余名闻讯而来的市民见证该市首例遗体捐献案例,而让所有人感动的是,其丈夫、儿子表示都将无偿捐献自己的遗体。

 

【现场】最平静的告别

下午2点,捐献仪式正式开始,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体形态实验室庄严肃穆,“菊花奶奶”陈菊婷静静地躺在试验台上。当天凌晨零点30分,陈病逝于株洲县中医院,上午10时许,家人遵照其遗愿,将其遗体运至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她是株洲市首位遗体捐献者。

 

株洲市文明办、红十字会等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一百多名学生代表参加了仪式。仪式十分简短,约半小时,先是默哀、向遗体鞠躬,再是市文明办、红十字会领导、学生代表讲话等,最后众人向遗体告别。

 

与一般的追悼会不一样,陈菊婷的家属并未表现出伤心恸哭。“捐献遗体对医学研究有促进作用、有好处,这是好事,我们完全支持。”陈菊婷的丈夫陈保元平静地说。

 

“这是我见过最平静的遗体告别仪式。”一位参加仪式的市民说。

 

【捐献】“希望通过解剖我的尸体解除别的直肠癌患者的痛苦”

陈菊婷今年61岁,株洲县某企业退休工人。200810月,其诊断患有直肠癌。“知道这个消息后,她就跟我说,她想把遗体捐献了。”丈夫陈保元在株洲县五中做后勤,曾听闻过捐献遗体一事,他认可妻子的决定,“她说,她是得直肠癌死的,她希望通过解剖自己的尸体能找到直肠癌的病原,让别的直肠癌患者解除病痛”。她的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儿子陈洋的支持。

 

“但舅舅和姨妈不让。”事后,陈菊婷让儿子陈洋联系捐献一事,长辈们的反对一度让他两难,“后来经过做工作大家,大家还是认可了。”

 

日前,经过株洲市红十字会、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方的努力,陈菊田老人的心愿终于达成。

 

【事迹】热心公益被称为为“菊花奶奶”

陈菊婷一家条件并不好,其退休后,靠帮人打扫卫生赚钱。尽管其收入微薄,但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还是捐了款,并发动家人捐款。她加入了义工组织,经常参与爱心活动。在她的影响下,儿子陈洋也加入了义工组织。

 

2008年,陈菊婷被确诊直肠癌后,仍积极参加参加各类公益活动。“2010年,她得知一个抗美援朝的老兵过得不好,托我给他送去了五百块钱。”某网站负责人娄先生告诉记者。

 

陈菊婷捐献遗体一事经媒体报道后,人们热情地称她为“菊花奶奶”。

 

 

【影响】丈夫、儿子都将捐献遗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捐献遗体就是延续生命的价值。今后,我也是一样的(捐献遗体)。”陈保元非常支持妻子的选择,同时表示自己也将捐献遗体,“火化、土葬,都是一回事。她这么做对研究、治疗这个病有好处。”

 

对于父亲的决定,陈洋伸出了大拇指。“我们一家人都会选择捐献遗体。”他说,一位医生朋友曾告诉他,遗体解剖研究,尤其是生病致死的遗体对研究治疗相同病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死了还能帮助别人,这是我们对社会最后的贡献。”

 

【反响】全市已有40多人登记捐献遗体

“这是一具非常珍贵的医学样本,我们将尊重、爱护好“菊花奶奶”的遗体,重点对其病理结构进行切片研究,让其发挥更大的教学、科研价值。”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郭争鸣介绍,由于遗体来源有限,学校更多依靠模型、虚拟教学系统进行解剖教学,“她带了一个很好的头,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该校2012级护理3班的喻金表示,将努力学习,用纯熟的专业技能帮助更多的病人,回报“菊花奶奶”,让“菊花奶奶”的大爱精神得以延续。

 

“陈菊婷之举对倡导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株洲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张国勇介绍,受陈菊婷老人的影响,目前该市有40多人登记捐献遗体(组织)。

 

【声音】“这次走了绿色通道”

从提出捐献遗体,到真正完成捐献,陈菊婷老人的捐献之旅用了整整4年时间。为什么耗时如此之久?株洲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张国勇分析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其家属意见曾存在分歧,“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对捐献遗体不太了解,认为死了应该入土为安。”二是因为遗体捐献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这方面还没有立法,这次湖南作为捐献遗体的试点省份,我们先行先试,走了绿色通道。”

 

株洲要闻

湖南新闻

娱乐时尚

华声在线-永州分站 华声在线-张家界分站 华声在线-益阳分站 华声在线-郴州分站 华声在线-岳阳分站 华声在线-娄底分站 华声在线-邵阳分站 华声在线-衡阳分站 华声在线-湘潭分站 华声在线-常德分站 株洲网 湖南日报 株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