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醴陵瓷10年价位翻30倍——何时收藏最具投资价值
发布时间:2011-04-2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熊远帆 薄庭庭  编辑:瞿建波

   湖南日报特别关注《盛世收藏系列报道》   醴陵瓷: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危局时代开创瓷业高峰

  清末,国事衰微,民生凋敝。两位经历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湖南人熊希龄与文俊铎,却一腔热忱开始了他们的“实业救国”。1904年,两人合力创办了湖南官立瓷业学堂,次年,在其主导下,湖南瓷业公司成立。为降低日用瓷中的铅毒,他们独创了清雅、素洁的釉下五彩瓷,还采用了“三烧”的制瓷办法,让瓷器成品耐磨损,耐酸碱,不褪色,不含铅镉等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成为了陶瓷工艺革新的划时代创举。

  10年后,釉下五彩瓷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50多年后, 又是这些釉下五彩瓷,走进了全国的政治中心——中南海,获得毛泽东的青睐,赢得了“红色官窑”的美誉。

醴陵瓷

  湖南省收藏协会常务理事、原副会长杨宗干认为,醴陵瓷值得收藏,有4方面原因:

  ——独特的工艺。清末民初,当时醴陵湖南瓷业学堂,研制出5种高耐火性釉下颜料(深绿、海碧、茶色、玛瑙、艳黑),并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法和“三烧”等独特工艺,烧制出独具特色的釉下五彩瓷。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创新突破。

  釉下五彩无毒、耐酸、耐碱、耐磨损、永不褪色;画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清新明快,具有饱满的水分感,给人一种美感享受;纹样五彩缤纷,艳而不俗,淡而有神,色彩变化丰富。

  ——悠久的历史。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历史。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06年,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国民政府国务总理的湖南人熊希龄与醴陵举人文俊铎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兴办“湖南瓷业公司”,从日本购买设备,创新工艺,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醴陵瓷异军突起。新中国成立后,釉下彩老艺人吴寿祺通过传授釉下彩技艺,革新传统工艺,使釉下五彩工艺得以“复活”。釉彩品种、绘画工艺、题材内容等,均远远超过清末民初水平,达到历史最高峰。

  ——至高的荣誉。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展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和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连续获得金牌奖,醴陵瓷开始名扬华夏,走向世界。“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醴陵瓷在当时赢得的良好评价。

  1915年,醴陵瓷远涉重洋,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展的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瓶与贵州茅台酒同获最高荣誉,为中国赢回了两枚金牌奖章。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相当于今天的世博会,所以这个奖项对于醴陵瓷来说是非常难得的荣誉。

  ——国家领导人的钟爱。1956年,毛泽东亲自过问醴陵艺术瓷厂,使之成为全国唯一能为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机关烧制高温釉下五彩陶瓷的“红色官窑”。 1958年,毛泽东开始使用醴陵窑烧制的“胜利杯”茶杯。此后,醴陵群力瓷厂不止一次为毛泽东烧制生活用瓷,如:1971年为毛泽东生产烟灰缸和餐具;1972年为中南海定制包括领导人生活用瓷1210件。

  什么时期的醴陵瓷最具收藏价值

  湖南八大家陶瓷艺术馆馆长胡怀银认为,醴陵瓷中最具收藏价值的有两个时期的产品:一个是清末至民国初年,另一个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清末至民国初年,是醴陵瓷跨越式发展时期。技术上的突破,使醴陵瓷从单色变得五彩缤纷。此前,醴陵瓷用单一的氧化钴(俗称土墨)作彩饰原料,手工描绘粗犷花草图案后,施釉覆盖,烧成釉下青花瓷。清末至民国初年,经过技术上的改革,烧制成的釉下五彩瓷质地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各色图案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着许多此时期湖南瓷业公司生产的釉下五彩瓷。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介绍,这里的醴陵瓷藏品多为立体的陈设品,如琵琶式尊、镂雕菊花套瓶、山水人物纹瓶、菊花纹瓶。瓶底青花书写款识有“大清宣统二年湖南瓷业公司”、“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或“湖南制造”等。

  1955年至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是醴陵瓷获得发展的黄金时期。之前由于战争而几近消失的釉下五彩,在政府的支持下恢复生产。陶瓷人才的培训,美术界人士的指导,使醴陵瓷有了突破性改变,颜色由釉下五彩发展为釉下复合多彩。此时期的瓷厂为国家党政机关特制的日用瓷、生活用瓷,纪念瓷、展销瓷,国家礼品瓷和主席用瓷4大类瓷器最具收藏价值。

  胡怀银认为,这两个时期相比较,更具投资价值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釉下五彩瓷。“这一时期,国家投资不计成本,艺术大师不计名利,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创作一件陶瓷艺术品,这种社会背景条件是现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可能复制的。”如1979年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制的瓷器,与第三世界国家交流赠送的礼品瓷,1971年为联合国总部制造的以竹海为画面的釉下彩瓷。

  “当时制作醴陵瓷所用的胎和釉,现在已难以寻觅,加之社会环境、历史巧合难以复制,这些记录了历史事件、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瓷,价值不可限量。”胡怀银说。

  近10年价位翻了二三十倍 仍属投资洼地

  “10年前,醴陵釉下五彩瓷,即算是艺术大师的作品,每件也不超过800元;而如今同一件作品,4万元都难以买到。从整体上看,近10年来,醴陵瓷价位平均翻了20至30倍。”胡怀银说。

  胡怀银认为,醴陵瓷因宣传不够,因而未能被广大陶瓷收藏者所认识,作品的价位在同等水平上,远远低于同样以绘画等艺术表现手法见长的景德镇瓷。虽然湖南本土醴陵瓷的收藏已经风生水起,但还有很多精品不被世人所追逐。因此醴陵瓷收藏仍属于投资洼地,有无限的投资空间和很大的收藏价值。

  胡怀银介绍,在1993年10月的首都国际拍卖会上,一套“四季花开”小碗主席用瓷,拍至8.8万元。时隔不久,北京又举办了一次“67件主席用瓷”拍卖会,其中一只“水点桃花”饭鼓,以60万元被人买走。

  1974年秋,毛主席最后一次回湖南。湖南省委领导考虑到毛主席要在长沙度过生日,决定让醴陵瓷厂专窑制作一批精良的小饭碗送给毛主席,作为家乡人民的祝福。由此,一批釉下五彩薄胎碗诞生。碗内外用红月季、红芙蓉、红秋菊、红腊梅4种纹饰,分别代表春夏秋冬。经瓷器专家鉴定,这批薄胎釉下双面五彩花卉瓷晶莹剔透,似玉泥嫩肌般温润可人,展示出醴陵瓷的独特神韵和成就。醴陵自1974年为毛泽东烧制专用的釉下双面五彩薄胎瓷后,就再也没有生产制作过主席用瓷,“毛瓷”因此成了“绝品”。

  据统计,全国醴陵“官窑瓷”收藏品不超过400件,绝大部分藏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南海丰泽园等处,流落于民间的不足200件。如今,民间留存的醴陵“官窑瓷”已经陆续进入市场,投资前景广阔。

  到底如何辨别醴陵“官窑瓷”真伪?

  “八大家陶瓷艺术馆”暨“红色官窑珍藏馆”创办人、红色官窑收藏家胡怀银认为,一件好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应该集胎质、器形、绘饰的完满于一体。一般来说,瓷质细腻洁白、釉面晶莹润泽、画工精美、构图生动、意境清新的为醴陵瓷精品。这也是收藏爱好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胡怀银介绍,初入行者,可以通过掌握两点来鉴别醴陵“官窑瓷”

  第一,醴陵“官窑瓷”瓷器下方印有的“醴陵制造”印章,是釉下烧制而成的,由于经过高温加热, 印章发生收缩。这一点难以复制。即使用现在最先进的激光扫描,也无法做到。

  第二,醴陵“官窑瓷”的绘画用氧化铀作颜料,氧化铀是制造核武器所使用的材料,现在很难得到。利用氧化铀作颜料,可以绘制出清晰而又细小的线条,如主席瓷梅花碗上印有的梅花枝干、动物的羽毛等。而其他颜料只能用浓厚的一笔来代替细致的描绘,无法进行模仿。

【相关链接】醴陵釉下彩名家一览

  吴寿祺(1886-1975),醴陵人。对山水、花鸟无所不精,他的工笔勾线花鸟绘画技法,至今无人能及。代表作品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瓷瓶,是湖南陶瓷陈列馆的镇馆之宝。

  林家湖(1930-1993),醴陵人。代表作品是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直径1米的釉下五彩大挂盘。其代表作品还有为纪念邓小平诞辰百周年设计的玉兰花杯和釉下五彩蝴蝶花胜利杯,后者被选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主席台专用茶杯。

  唐汉初(1914-1985)湘潭人。“三馆瓷”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代表作是1975年绘制的任弼时釉下黑白瓷板像,随后又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制作了釉下黑白大瓷板像。

  李小年(1941-1990),醴陵人。精通山水,兼工笔人物,作品造型简洁朴实,线条刚健遒劲,风格独特。代表作是毛主席纪念堂专用釉下彩蓝芙蓉图案大花缸(1976年)和山水挂盘(4件套)。

  邓景渊(1941-2005),邵阳人。“毛瓷”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绘画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尤其是雪景山水,堪称一绝。代表作是釉下雪景山水薄胎大碗。其他作品还有42 厘米《瑞雪图》瓷瓶。他还是《毛泽东同志旧居》、《毛泽东同志主持在连队建党旧址》两块双面釉下瓷板画的主要设计创作者。

  徐协和(1904-1966),江西丰城人。对瓷雕中的刻、堆、镂、捏、镶、塑等尤有独特技艺。代表作是瓷雕龙船。

  邓文科(1930-),醴陵人。“毛瓷”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在中国书画方面颇有造诣,尤以花鸟、篆书、隶书见长。代表作是釉下彩《观沧海》挂盘,瓷雕《凤凰宫灯》。

  罗景炘(1933-2005),广东佛山人。代表作是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雕塑作品《张衡像》,其他作品还有济公和尚、敦煌舞女、白毛女、素瓷毛主席站像。

  陈扬龙(1941-),醴陵人。长期从事釉下彩瓷的设计绘制工作,以工笔花卉见长。代表作为《花开富贵》瓶、《国色天香》瓶。

  李人中(1937-),醴陵人。代表作是1974年设计的红月季花面釉下五彩薄胎碗,简称红月季碗,是“毛瓷”的代表作品。

  易炳萱(1939-),醴陵人。擅长绘画飞禽走兽。 “毛瓷”4个饭碗中的“秋菊”、“冬梅”由其绘制。

  丁华汉(1931-),醴陵人。擅长花鸟、走兽、图案装饰,“三馆瓷”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代表作是釉下彩蓝海棠装饰花面,其他作品还有新中国成立15周年国庆主席团茶具兰草花面。

  吴景林(生卒年不祥),醴陵人。设计绘制出釉下松树纹胜利杯。该作品松树纹手绘4750笔,洁白的胎体与釉下墨彩形成鲜明对比,暗喻刚正不阿、宁折不弯、坚忍不拔的高尚品质,深受周恩来总理青睐,俗称总理胜利杯。

  孙新水(1931-),江西景德镇人。擅长画飞禽走兽。代表作是六头松鹤文具、《四喜鸣春》瓷瓶。

  孙根生(1915-2000),江西景德镇人。擅长松鹤、走兽等工笔花鸟。代表作是1981年为庆祝中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冠军而创作的《雄狮怒吼震千山》花瓶。1982年退休后应邀绘制了一批国家礼品瓷和出国参展瓷,很多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

  湖南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邓文科、陈扬龙、丁华汉、黄小玲、李人中、李日铭、彭玲、孙新水、唐锡怀、汪宪平、温月斌、熊声贵、雍起林、钟放平、周盏军、朱占平(后14位为2010年11月评选出的“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株洲要闻

湖南新闻

娱乐时尚

华声在线-永州分站 华声在线-张家界分站 华声在线-益阳分站 华声在线-郴州分站 华声在线-岳阳分站 华声在线-娄底分站 华声在线-邵阳分站 华声在线-衡阳分站 华声在线-湘潭分站 华声在线-常德分站 株洲网 湖南日报 株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