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我和中国,不曾相忘
发布时间:2015-03-23   来源:人民文摘   作者:蒋方舟  编辑:李翔

  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真相是复杂而多面的。因此,我写下“中国”“社会”“时代”“人民”之类的词时,变得越来越心虚。

  五年前的冬天,我坐火车来北京,在清华大学最老的建筑清华学堂里接受自主招生的面试。面试从早上持续到中午。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仍冷,呼出的白气依稀可见,我却从内往外冒着燥热之气,燥热是因为觉得自己面试得并不好。

    高三的我,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洗脑成了一个贫乏而绝望的考试机器,少年成名的骄傲已经全部消失褪去,我残存的全部的内心世界,就是放在课桌左上角不锈钢杯子上贴的励志话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往校门外走,每走一步心就往下顿一顿、沉一沉,心想:要是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来不了北京怎么办?完全丧失了写作和思维能力怎么办?校园很大,路长得没有头。

    半年之后,我收到录取通知书,在小城市的大酒店摆了酒席,和几十桌我不熟识、以后也许不会再见的人碰杯,听了很多“光宗耀祖”“前途无量”之类的话。

    后来,我收到《新周刊》杂志从广州寄来的聘书。这一次,我踌躇满志又稳稳当当的。我爸说:“有几个年轻人能有你这样的机遇?要珍惜。”

    整理自己来北京的几年,整理自己的光阴和作为,才觉得惶恐,甚至愧对“珍惜”两个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家谈论的内容不再是当下,而更多的是拼凑各种道听途说的消息,传递对风雨欲来的预测与恐惧。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也开始用宏大的词汇说话,而不再只关心文学及与之相关的。俗世的乐趣,不再是常态,而是暂时逃避的去处。

    而现在,写作对我来说越来越困难了。自己的文章还是以批判为主。批判的对象,则是微博上那个水深火热的社会,新闻里耸人听闻的中国,口口相传的那个恐怖的怪兽。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让我只能去想象自己的敌人。

    作为批判者的写作者,我陷入了鲁迅那种尴尬的英勇的姿势之中,一方面“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另一方面,攻击的对象却缥缈虚妄,自己陷入鬼打墙一样的“无物之阵”。

    而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真相是复杂而多面的。因此,我写下“中国”“社会”“时代”“人民”之类的词时,变得越来越心虚。

    我暂时放弃了对中国的总结,而去观察个体,见微知著。我们每往前活一天,就进一步被遗留在“历史”的坟茔里,总有一日,都成标本。做标本的制作者也是很有意思的,虽然这没有浮夸的语言和意识形态的争论来得吸引人,可不讨巧的笨功夫,也得有人来下。

    前两天和一个同学聊天,被他一句话触动,他说:“这几年,我觉得世界上要改变的事情越来越多,可我越来越明白,自己能改变的只是一小件。”匈牙利作家乔治·康拉德把这叫作“反政治的政治”:精英阶层为自己的权利和与之相伴的些许自由而奋斗,抛弃简鄙的宣传语言,尊重现在,而不是恐惧或梦想明天。

    我听到同学这样说,脑海中浮现出贾岛的句子:“旧国别多日,故人无少年。”实际上,我从未离开过故国,只是因为自己在长大,坐标在变化,坐标中的中国,也就随之变化着。中国人擅长相忘,我和中国倒是一路相望,不曾相忘。

  蒋方舟 《 人民文摘 》(2015年第2期)

株洲要闻

湖南新闻

娱乐时尚

华声在线-永州分站 华声在线-张家界分站 华声在线-益阳分站 华声在线-郴州分站 华声在线-岳阳分站 华声在线-娄底分站 华声在线-邵阳分站 华声在线-衡阳分站 华声在线-湘潭分站 华声在线-常德分站 株洲网 湖南日报 株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