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醴陵市交通运输局:倾情办实事,服务大民生
发布时间:2015-01-04   来源:株洲网  作者:作者 李逸峰 张洁 朱小军  编辑:李翔

  一条条道路通村达组,如丝带串联城乡,铺就百姓出行坦途;一座座桥梁横跨江河,似彩虹连通两岸,织就乡村幸福蓝图。近年来,醴陵市交通运输局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引导作用,坚持“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的宗旨,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践行于交通工作之中,民生实事硕果累累。

  畅通交通“毛细血管”,398个行政村全部通上水泥路

  2014年12月23日,在醴陵市王仙镇司徒村村道店香路建设现场,混凝土搅拌机飞速运转,运料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挥汗如雨,一条崭新平坦的水泥路不断向前延伸,预计在本月10日左右,道路便可全线通车。

  据了解,店香路长3.15公里,是王仙镇司徒村、香水村等多个村数万村民的主要出行通道。去年10月,投资210万元的道路改造工程动工,按路基宽6米、22厘米厚的4级公路标准建设。“过去,道路坑坑洼洼,出行十分不便。现在路修好了,回家不再颠簸。”司徒村仲公祠组村民钟发茂高兴地说。

  枫林市乡肖家冲村四面环山,道路硬化里程仅1.83公里,1278名村民百姓出行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在“连心解困”大走访活动中,醴陵市交通运输局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专项资金,明确专业技术人员全程监督指导,并宣传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共筹资133万元,硬化村道9.7公里。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在山村蜿蜒伸展,村书记肖传清憧憬起美好的未来:“路修好后,村里将开发原生态旅游,打造油茶、花木、养殖、蔬菜四大基地,带领村民大步奔小康!”

  这些,只是醴陵市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对接对外高速交通网络,畅通内部交通‘毛细血管’,解决老百姓出行难,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醴陵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谢洪华说。

  目前,醴陵市398个行政村全部通上水泥路,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创造了醴陵农村道路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大、规模最广、质量最好、群众最满意的工作成绩。去年来,该市完成农村通畅道路总里程264公里,其中省级农村公路建设任务114公里,本级通组连通工程任务150公里,畅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改造危桥31座,“天堑”变通途

  去年11月20日,在醴陵市神福港镇上三洲村,施工人员正在仔细测量复核参数,确定桥梁桩基位置,滩下渡口渌水大桥建设启动。两年后,一座全新的大桥将竣工通车,结束两岸上万群众摆渡过河的历史。

  滩下渡口渌水大桥为四跨桥梁,全长193米,宽8.5米,两边各设置1米宽人行道,总投资约1200万元。“今后过河不再需要乘坐渡船,到城里去只要20分钟,真方便。”新阳乡楠竹山村村民刘志明就住在新桥下游50米处,看着新桥即将开建,心情十分激动。

  在新阳乡渔梁桥村、青泥村、陈家湾村,7000多位村民的心情同样兴奋喜悦。在新阳乡渔梁桥村渔梁桥改造工地,桥板已铺设完毕,施工人员正在砌筑桥梁护栏。元月中旬,这座投资90万元、长38米、宽7米的新桥将竣工通车,村民过河不再担惊受怕。

  在新桥的旁边,是一座已有百年历史的石板古桥。岁月沧桑,河水冲刷,古桥几处护坡开裂、护栏倾斜,已被鉴定为危桥。去年7月,醴陵市交通运输局实地勘察,将该桥列入危桥改造项目。两个月后,新桥正式开建。

  据了解,去年以来,醴陵市完成危桥改造31座,其中省级危桥改造任务8座,本级危桥改造任务23座,续建危桥改造项目白兔潭广湖大桥和沈潭群英大桥均已完工。完成醴陵市17处渡口的调研论证及前期工可工作,投资61.2万元完成17艘标准化改造渡船。按照计划,该市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全市“渡改桥”建设。

  优化农村交通网络,构筑县域半小时交通圈

  “过去进城要拦长途客车,半天等不到一辆车。现在进城,等个几分钟,就有公交车,实在是太方便了。”1月1日,看着自家门前马路上不时经过的5路公交车,醴陵市西山街道办事处石成金村村民王喜发一脸喜悦。

  以前,醴陵市5路公交车只往返汽车东站和南站之间,终点站以外的几个城郊村没有被公交线路覆盖,老百姓出行不便。坚持为民利民便民,切实落实民生政策,醴陵市交通运输局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延伸5路公交线,终点站由原来的农村客运南站延伸至孙家湾乡榬木岭村,里程延长5公里。同时,该市投入125万元完善公交站场建设,极大解决了沿线上万名群众换乘或短距离出行不便问题。

  去年12月25日,10辆新型环保公交车抵达醴陵,预计1月上旬正式投入公交7路高铁专线运营。据介绍,该市去年已添置20台新能源公交车,分别投入1路、5路营运,群众乘车更安全、舒适。

  不仅如此,醴陵市还以“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为目标,2013年至今,共完成20个农村客运招呼站建设任务,100%的乡镇和99.2%的建制村通了客运班车。农村公路客运量每年达2521万人,客运周转量达14300万人公里,实现市区到乡镇半小时交通圈,全市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

  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转变,由整体推开向重点突破转变,由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并重转变。去年,醴陵市道路工程质量总体合格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县乡公路优良率平均达85.5%,绿化率达到80.5%,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推进。

株洲要闻

湖南新闻

娱乐时尚

华声在线-永州分站 华声在线-张家界分站 华声在线-益阳分站 华声在线-郴州分站 华声在线-岳阳分站 华声在线-娄底分站 华声在线-邵阳分站 华声在线-衡阳分站 华声在线-湘潭分站 华声在线-常德分站 株洲网 湖南日报 株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