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今年,株洲又有15个农贸市场大变脸
发布时间:2014-10-21   来源:株洲网  作者:记者 戴 萍 通讯员 汪君红  编辑:李翔

 2009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农贸市场建设改造

  农村集贸市场有了固定点,城区农贸市场告别脏乱差

  

    改造后的贺家土农贸大市场 记者 熊威 摄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居家过日子,农贸市场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场所。市场购物环境的好坏,体现着一座城乡管理者对百姓生活的关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住地的幸福指数。

  从2009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工作。2014年,我市将15个农贸市场纳入了标准化建设改造项目,目前,总体进度已达到92%。

  有钢架棚、配停车场、厕所

  醴陵七里山集贸市场大变脸

  10月19日是醴陵板杉乡七里山集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后第一天营业的日子。周边两个乡10多个村的老乡们纷纷汇集过来,赶新市场的第一个集。

  37岁的村名罗秀金在市场里转了两圈,给孩子、老人各买了一套秋衣,买了几斤外地辣椒,称了条鱼。罗秀金说,七里山集市从她记事起就有了,以前是个路边临时市场,周边还有两所学校,赶集的车、人都涌在一块,要是碰上上学,人就更多。儿子4岁的时候,有次随她来赶集,险些被一辆摩托车剐倒。如今市场标准化改造了,有规范的停车场,买卖区域都进人不进车,罗秀金说,再带孩子来赶集,她放心多了,“不过,孩子们现在都长大了,不用我再像以前一样牵着了。”

  虽然不用再一手拽着孩子一手提着东西来赶集,但罗金秀还是由衷地喜欢来市场里转转,“环境太好了,跟城里一样。”罗秀金说。

  板杉乡枫树桥村书记罗立新告诉记者,七里山集市是一个自发的传统市场。每逢赶集,附近两个乡10多个行政村的人都会过来买卖自家要用的或者多余的东西,一直以来,摊户们都是沿马路摆摊。“这有很大安全隐患,现在这条马路是醴陵北乡连接城区的醴官公路,车比以前更多,而市场在马路上,很不安全。”罗立新说,马路边还有醴陵八中、枫树桥小学,碰上赶集,孩子出入学校也不方便。

  今年6月,七里山集贸市场开始标准化改造,选址在醴陵八中隔壁,距离醴官公路30米。如此选址,一是考虑安全问题;另外,市场距离马路不远,也方便摊主和农户们运送物资。标准化改造后的七里山集贸市场有4000平方米,搭有钢结构棚子的交易区有2400平方米,有400个摊位,旁边是1500平方米的停车场和100平方米的通道。市场配有厕所和管理员办公室。改造后的首个集市,交易额超过百万。“标准化改造,不光改善了市场环境,也拉动了消费。”罗立新说。

  建好一个这样天晴不晒、下雨不淋的集贸市场,各级政府费了很大心血。当初在平整地面时,集贸市场内的高压线电杆搬迁因费用问题成了一道难题。电杆不及时搬,施工无法按时进行,而村级市场改造资金压力大,无法承担高压电杆搬迁费用。6月16日,醴陵市委书记周晓理在基层走访获知该情况后,找到电力部门,协调电力部门第二天免费搬迁。

  区域化设计、排水给力

  河东农贸市场吸引河西顾客

  七里山集贸市场是农村集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的一个缩影。芦淞区贺家土农贸大市场则是城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的范本。

  住在麻园小区的彭新根在贺家土农贸大市场买了10多年的菜。在他记忆里,以前的市场很破烂,地上污水横流,建筑物墙体年久失修、渗水严重,到处还臭烘烘的。老彭并不知道,因为电路老化、脱落,市场还时常发生电路故障,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从今年5月1日起,蓝海地产旗下的蓝海农贸对贺家土农贸大市场实行为期5个月的半封闭式改造,将3500多平方米的市场划分成“新鲜蔬菜区”、“新鲜肉品区”、“干货调料与南北土特产区”等九个区域,并给不同区域配上不同色彩,蔬菜区为绿色、肉品区为红色、干货区为黄色……消费者在市场里找寻货品能一目了然。

  标准化改造后的市场排水能力大大提高,下设直径400的波纹管对接市场与市政排污管。蔬菜区每四个摊位分一组,每组内设置一个沉沙井;每个摊位内设洗手盆,改变了农贸市场新鲜蔬菜区用水进厕所提水的方式。每组台外四周地面设置排水槽,并设置一定坡度,如此一来,菜叶上的水直接入槽,不再跌落地面。市场内还安装了不低于3000W功率的低噪音排风机,2000平方米以上每增加100平方米,相应增加300W排风机设备,这样的配备使得市场内没有异味。

  贺家土农贸大市场市场部经理周欢很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的市场不光服务周边10万居民,一些住在河西的市民也会驱车过河来买菜。“我们招了唐人神、双汇、好棒美这样的大商户开直营店,市场里货品齐全,购物环境也好。好多人宁愿跑远路也要过来买东西。”周欢说。

  成绩
  
  2014年15个农贸市场脱胎换骨

  我市共有农贸市场211个,其中市区66个,县城、乡镇145个。200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始实施标准化农贸市场的建设与改造。到今年9月,我市共完成111个农贸市场的改造,市区54家,各县57家,建设改造总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今年年初,我市将15个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列入到“民生100”工程,全年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新增营业面积8.43万平方米。

  这15个市场包括芦淞区2个(贺家土农贸大市场、白关农贸市场),株洲县3个(果田农贸市场、砖桥农贸市场、松西子农特产品商贸市场),醴陵市3个(浦口农贸市场、大障盐山市场、板杉七里山市场),攸县3个(柏市农贸市场、槚山农贸市场、枧头农贸市场),茶陵县2个(八团乡农贸市场、高陇镇农贸市场),炎陵县2个(沔渡农贸市场、东风农贸市场)。目前,这15个农贸市场的改造进度已经完成了92%,年底前全面完成。

  为按时按质的实现15个市场的建设改造,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领导多次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工程的难点。这些市场除了硬件设施和卫生条件大大提升外,还按照国家新卫生标准进行了生熟分离和三防措施,设立农贸检测室和复秤台。新建改造后的农贸市场,集聚功能增强,交易量大幅提升,有效促进了流通和消费。

株洲要闻

湖南新闻

娱乐时尚

华声在线-永州分站 华声在线-张家界分站 华声在线-益阳分站 华声在线-郴州分站 华声在线-岳阳分站 华声在线-娄底分站 华声在线-邵阳分站 华声在线-衡阳分站 华声在线-湘潭分站 华声在线-常德分站 株洲网 湖南日报 株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