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君:我的菜“纯天然”,我的基地“零污染”
(记者 赵菲菲 通讯员 朱新艳 周仲芝 李文佳 董敏)见到刘珍君时,是在荷塘区樟桥村的几百亩蔬菜基地里,她正在和员工一起将丝瓜装车,满满一货车,有三吨之多,下午就会被送往蔬菜批发市场。刘珍君说,像这样的“出货”,最多的时候,一天会有二十吨丝瓜,最少也有五六吨。她说,自己就是个“返乡创业农民工”。在2005年那一年,刘珍君偶尔了解到国家农业的政策好,于是卖掉自己的服装厂,回到老家养猪种菜,没想到,这一举动,竟然带来了商机。现在,刘珍君的蔬菜基地正在不断扩大,每天凌晨五点多起床,到菜园里逛一逛,看收成、估销量,是她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1 用“养老金”重新创业
刘珍君是株洲市荷塘区仙庾镇霞山村人,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她进城经商,经过几年辛苦打拼掘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她瞄准商机,进入南大门,开始在芦淞市场做服装批发,而且自己还有加工厂,凭借着诚信经营,以及对市场的敏锐把握,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直到2004年的一天,刘珍君偶然从电视上得知国家扶持农业的政策,不仅免税还有补贴,不知怎么的,她就产生了回乡创业的念想。第二年,她就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
卖掉服装加工厂,带着多年在生意场上打拼积累的几百万块钱,回到霞山村投资生猪养殖。而当时的她,也已经有40多岁了。回到老家后,她便建起了800平方米大小的猪舍,就在当年,出栏生猪就有500头。
“2005年开始生猪养殖,正好也是机遇,2005年的生猪价格是行情最不好的时候,这个时候进的猪仔成本很低,之后的两年,生猪价格猛涨,这两年尝到了甜头。”刘珍君说,创业之初,算是有个成功的开头,但紧接着就是各种困难而至。2007年下半年,她决定将猪舍扩建,由首先的存栏500头,一下扩建到存栏2000头,自己养殖母猪繁育猪仔,但由于养殖技术问题,致使猪仔的成活率很低,且扩张太快导致防疫措施未到位,一次死亡生猪300多头,损失达50多万元。
但是在困难面前她没有低头,认真总结了这次惨痛的教训,刘珍君开始注重对科学养猪技术的学习,还专门去湖南农业大学学习养猪技术,聘请专家上门进行指导。依托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站,刘珍君建立了一支以基地骨干、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发展养殖小组。几年的时间内,刘珍君的猪舍扩建到6000多平米,占地60多亩,年产量5000头,年产值1000多万。
2 她的基地,已成为株洲菜篮子一部分
猪养了这么多,那猪粪怎么处理,才能利用起来呢?于是刘珍君想到了发展农业。2011年,她成立了湖南仙水生态农庄。在株洲市荷塘区樟桥村流转土地500多亩,搞蔬菜种植,自己出任农庄总经理,建立起“生猪养殖+有机肥综合利用+种植业”循环农业产业模式,并完善了配套设施。
2011年,刘珍君流转霞山村土地搞蔬菜基地,“当时也是由于没有经验不知道种什么品种好,误打误撞全部种了油菜,认为油菜仔可以榨油怎么也不会亏。”刘珍君说,2012年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听朋友说起油菜苔在长沙销路很好,第二天就拉了2000斤油菜苔去中南菜市场,从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上,一晚上卖了35块钱,等到早上8点,打了电话给我市某餐馆的老总,这位老总最终还是勉为其难的收下了这2000斤油菜。
“通过那一晚上,我总结出来:在株洲,油菜苔株洲市民还没吃习惯,所以销不开。”刘珍君说,第三天,她拉了2000斤去长沙马王堆市场,不到一个小时2000斤油菜苔就全部卖完了;第四天,她又带了4000斤去长沙,刚进市场就被前天买菜的菜贩围住了,只问今天油菜苔有多少,他们全部要了。
后来,刘珍君才明白,为什么油菜苔的销路会如此之好。原来是因为蔬菜基地的水质和土质都特别好,没有任何污染、任何元素超标,猪粪做有机肥,所以种出来的菜特别好吃;加之平时又注重了菜的品质,和市场同类品种比起来要整齐好看,所以销路很快就打开了。
两年的发展,让刘珍君的“胆子”越闯越大,之后,她又扩大了霞山村蔬菜基地种植规模,现在基地已成为株洲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未来 她想和其他姐妹“抱团发展”
致富后不忘当地村民。为了帮助周边众乡亲一起科学致富,刘珍君带着当地村民一起种植、养殖,通过种植新品种蔬菜、养猪引进新品种扩大养殖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在基地示范带动和支持下,发展280余户周边农户开展种植和养殖业,带动就业1000余人,周边地区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165元,比荷塘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0878元高出21%。
据刘珍君介绍,在基地中,95%都是妇女。有人称她创建了一支精干的养殖“铁娘子军”。
选择在不惑之年,从零开始,开始创业,对于刘珍君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所幸的是,刘珍君将这把“命运之锁”给紧紧握住了。现在,刘珍君的养殖场和蔬菜基地,已经多次被评为荷塘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株洲市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11年,还被评为湖南省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12年,被评为湖南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而刘珍君个人,也被评为 “十一五”城乡科普示范工程创建工作先进个人,还多次被评为省、市、区的科技示范户,湖南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
刘珍君说,她和其他正在创业的姐妹一样,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农业基地,但由于农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受气温环境影响的因素较大,比如去年受干旱影响,有很多蔬菜、瓜果、水稻种植户都受损严重。所以她们急需政策、科技和资金等支持。未来,她想和其他姐妹一起“抱团发展”,搭建一个批发与零售结合的平台,进入株洲市民的餐桌上。
滚动资讯:

- 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 事关长株潭,这条城际铁路有新进展!
- 株洲:4月1日起,实施6项住房公积金惠民新政策
- 祭扫人流大、集中安葬多 今年清明节重点抓“安全”
- 株洲市再添两处省级美丽河湖
- 株洲:连阴雨模式启动
- 株洲市2023年元宵节烟花秀活动交通管制通告
- 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推广文明祭祀的倡议书
- @株洲市民 春节期间传染风险增大 也要科学防疫
- 株洲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
- 血液严重告急,请您伸出援手——致全市人民无偿献血倡议书
- 元旦假期,高速不免费!这些收费站和路段易缓行
- 12月26日起,株洲火车站采用新图运营
- 株洲首批“健康驿站”正式启用
- 株洲市民必备防疫常识
- 株洲市民就医 这些事项请注意
- 关注,事关就医!湖南出台新冠就诊流程与医疗服务指南
- 株洲城区28家医疗机构开设发热门诊(诊室)
- 超实用!抗原检测全流程图解来了
- 应对新冠,我们可以准备哪些药?
- 极简版来了!10张表格看懂“新十条”
- 重磅!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来了
- 家有大学生返株,请拨打这个电话
- 家中需要“囤药”吗?专家认为:比“囤药”更重要的是做好个人防护
- 海报 | 迎峰度冬,这份冬季节约用电小窍门请查收
- 株洲:城区影院明日起陆续恢复营业
- 疫情下孕产妇、孩子如何做好健康防护?专家解答
- 呵护自己和家人健康!全天候多场景防疫攻略来了
- 株洲进入"速冻"模式,呼吸道疾病患儿增多,如何应对?
- 湖南疾控专家解答—— 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为何不可忽视
株洲市“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发布时间:2014-07-15 来源:株洲网 作者: 编辑:李翔
相关阅读
- 2023-09-22炎陵建立野生动物致害保险补偿机制 毒蛇咬伤、野猪啃桃均可获赔
- 2023-09-22茶陵国防教育激发学子爱国热情
- 2023-07-14好日子,是“搬”出来的——茶陵易地扶贫搬迁户兰志文的致富故事
- 2023-06-29茶陵:电子健康档案方便家庭医生工作
- 2023-06-29 荷塘区宋家桥街道:干部下沉力解民生难题
- 2023-06-29茶陵:“一把手走流程”优化政务服务
- 2023-06-28醴陵市船湾镇全力打造职业服饰产业高地
- 2023-06-28 茶陵:屋前树下凝聚民力振兴乡村
株洲要闻
- 面对面讲 手把手教 高新消防给辖区“特殊人群”送上消防安全大礼包
- 打击防范传销,建设和谐长沙
- 湖南日报 | 生态环保督察集中通报一批典型案例 株洲存在矿山无序开采破坏生态现象
- 同世界·共北斗 | 湖南形成北斗全产业链条
- 毛伟明:持续擦亮北斗规模应用“湖南名片”
- 以廉赋能,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湖南株洲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清廉株烟”建设纪实
湖南新闻
- 省高院发布报告:去年涉征案"民告官"一成胜诉
- 湖南首届"瓷博会"开幕 3000余件陶瓷艺术作品参评
- 成品油价下调 我省93号汽油重回“5元时代”
- 长沙地铁2号线西延线首列列车抵长 每列车有6节
- 下月起规范车辆救援服务 车辆施救告别"漫天要价"
- 长沙公积金使用率超8成 90㎡以下首套住房首付2成
娱乐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