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考改革的诸多影响因素,立法、决策、执法和监督机构不仅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完善相关的体制和机制,更要在改革的取舍方面做出合理、适宜、有利于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选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教育、考试、规范社会参与、建设终身学习通道等方面提供了系统改革的总思路,使高考改革有了社会整体的配合与关照。对于高考改革这一备受持续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需要理智和规范,并从以下方面再做深入探讨。
高考改革需要总结经验和加快立法
谈到高考改革,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个体、机构等的立场,往往不尽相同,因诸多差异构成的认识和选择角度也五花八门,比起以往只通过自上而下地发布法律或行政命令要复杂和麻烦许多,但在广泛争取社会的支持和认同方面,却有了极大进步。面对高考改革的诸多影响因素,立法、决策、执法和监督机构不仅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完善相关的体制和机制,更要在改革的取舍方面做出合理、适宜、有利于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选择。
尽管近年来社会上诟病高考的呼声很高,但对于我国高考制度一直坚持的公平、公正原则是基本赞同的。人们对高考的批评多集中在招生过程,对于信息公开、社会监督、严惩腐败等最为关注,但对相关的制度建设很不满意;对因地区差异、学科比重、考试的内容与形式等引发的问题,反应不一,但对于一些相应的改革还有所理解。为了使中国的高考制度更加规范、合理、科学、专业和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考试法的制定势在必行。
当然,在中国现阶段制定和推行的考试法,不可能完全覆盖社会上的所有需求。本着“两利(或多利)相权取其重,两害(或多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要有社会多方面的协商参与,而不是只强调“政府意志”和“行政角度”。对于每年的高考,应有专业研究者和社会各方面代表的联合评价,对于有益的改革探索、积极的局部实验和存在的各类问题,要有客观、务实的品评,并根据高考改革的深入,每5年做一次与时俱进的法律修订。
高考改革需要教育社会的整体配合
高考改革的最终着眼点还要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相联系,而不应就高考而论高考,限于具体的困境难以自拔。比如,这次改革将英语科目转为社会考试,其选择是很明智的,既可以引导、扭转全民长时间学英语的负担和窘况,又为改善低效的哑巴英语教学提供了出路和方向,还可以引导绝大多数一生不靠外语吃饭的人解放自己,做更多的选择和投入。至于国际化、重视外语,都大可不必以全民长期学外语为代价,对此,那些高度国际化的国家和城市都有明智的选择和经验提供参考。
另外,在减少考试科目、取消文理分科方面,探索的大方向也是积极的。不仅可以为考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也可以促进其打好基础、全面发展。部分地区提出的语文加分方案,强调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理应强化的对本国文明、历史、语言的了解、把握和使用,而高中会考(即高中毕业生的学力考试,涉及高中阶段学习的几乎所有内容)、社会服务记录、专家(包括本校校长、大学教授和科学家)推荐、本人志向表述、专长及其等级、高校面试评价等,也都将在经得起诚信检查的基础上成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照。由此可见,要想使中国的高考制度更加可信、合理和科学,中国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当为不可或缺的基础。
高考的改革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知道,我们总在说“高考是指挥棒”,却没有深挖高考背后的问题,甚至把高考作为幌子或挡箭牌,当成在教育教学、制度建设、社会监督等方面不作为的理由。这致使高考的单方面改革举步维艰,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而其他方面的配合与支撑却十分软弱。
正在推进的高考改革中,有两个导向性极为明显、政策性极为突出的文件的制定是最能考量改革智慧和水平的,这就是国家与地方的“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在通常的情况下,这两个大纲是协调互补的,但也会存在内容和理解上的差异。比如,高考提升了语文的分值,语文教材(应该涉及语言、文学、历史、政治、哲学、地理、艺术等)的内容却来不及改变,而在教学大纲中仅对内容有规定,而对通过自学和方法指导使考生自主充实却没有引导。简单僵化地参照教学与考试大纲备考,对于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不利的。对此,教育和考试部门应该加强联系与合作,以考促教,推进高中阶段的自主研究型学习。
高考改革要为地方探索留有空间
从全国而言,高考的改革既有基本原则的确立问题,也有因地制宜的取舍问题。在大的原则方向确定之后,各地方还应有相应的细化方案,并要意识到,北京的方案在发达的上海、广州不一定完全适用,在中部城市、西部城市也可能很不适用。对此,国家层面的方案要为地方留有空间,各地方也要通过立法、教育、研究、监督等方面的协同配合,确定因地区制宜的高考方针和教育改革策略。尽管一些地区性差异的存在会体现为相对的不公平,但区域内的相对公平是可以把握的,是全国公平的基础。而区域间的不公平可在全国的层面进行补救和协调,中央和地方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改革才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总之,数十年来的高考改革可谓步履艰难,但各类探索的经验却弥足宝贵,让我们珍惜这些能够集腋成裘的成果,为当下的高考改革提供慎重选择、合理取舍的依据,使未来教育和高考的发展让人民更满意。(■程方平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滚动资讯:

- 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 事关长株潭,这条城际铁路有新进展!
- 株洲:4月1日起,实施6项住房公积金惠民新政策
- 祭扫人流大、集中安葬多 今年清明节重点抓“安全”
- 株洲市再添两处省级美丽河湖
- 株洲:连阴雨模式启动
- 株洲市2023年元宵节烟花秀活动交通管制通告
- 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推广文明祭祀的倡议书
- @株洲市民 春节期间传染风险增大 也要科学防疫
- 株洲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
- 血液严重告急,请您伸出援手——致全市人民无偿献血倡议书
- 元旦假期,高速不免费!这些收费站和路段易缓行
- 12月26日起,株洲火车站采用新图运营
- 株洲首批“健康驿站”正式启用
- 株洲市民必备防疫常识
- 株洲市民就医 这些事项请注意
- 关注,事关就医!湖南出台新冠就诊流程与医疗服务指南
- 株洲城区28家医疗机构开设发热门诊(诊室)
- 超实用!抗原检测全流程图解来了
- 应对新冠,我们可以准备哪些药?
- 极简版来了!10张表格看懂“新十条”
- 重磅!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来了
- 家有大学生返株,请拨打这个电话
- 家中需要“囤药”吗?专家认为:比“囤药”更重要的是做好个人防护
- 海报 | 迎峰度冬,这份冬季节约用电小窍门请查收
- 株洲:城区影院明日起陆续恢复营业
- 疫情下孕产妇、孩子如何做好健康防护?专家解答
- 呵护自己和家人健康!全天候多场景防疫攻略来了
- 株洲进入"速冻"模式,呼吸道疾病患儿增多,如何应对?
- 湖南疾控专家解答—— 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为何不可忽视
高考改革需要理智和规范
发布时间:2013-11-29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
- 2023-09-22炎陵建立野生动物致害保险补偿机制 毒蛇咬伤、野猪啃桃均可获赔
- 2023-09-22茶陵国防教育激发学子爱国热情
- 2023-07-14好日子,是“搬”出来的——茶陵易地扶贫搬迁户兰志文的致富故事
- 2023-06-29茶陵:电子健康档案方便家庭医生工作
- 2023-06-29 荷塘区宋家桥街道:干部下沉力解民生难题
- 2023-06-29茶陵:“一把手走流程”优化政务服务
- 2023-06-28醴陵市船湾镇全力打造职业服饰产业高地
- 2023-06-28 茶陵:屋前树下凝聚民力振兴乡村
株洲要闻
- 面对面讲 手把手教 高新消防给辖区“特殊人群”送上消防安全大礼包
- 打击防范传销,建设和谐长沙
- 湖南日报 | 生态环保督察集中通报一批典型案例 株洲存在矿山无序开采破坏生态现象
- 同世界·共北斗 | 湖南形成北斗全产业链条
- 毛伟明:持续擦亮北斗规模应用“湖南名片”
- 以廉赋能,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湖南株洲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清廉株烟”建设纪实
湖南新闻
- 省高院发布报告:去年涉征案"民告官"一成胜诉
- 湖南首届"瓷博会"开幕 3000余件陶瓷艺术作品参评
- 成品油价下调 我省93号汽油重回“5元时代”
- 长沙地铁2号线西延线首列列车抵长 每列车有6节
- 下月起规范车辆救援服务 车辆施救告别"漫天要价"
- 长沙公积金使用率超8成 90㎡以下首套住房首付2成
娱乐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