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潜力何在?——“株洲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系列评论之二
发布时间:2023-01-31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  编辑:王梓槐

  朱理平

  去年以来,株洲频频在财经自媒体上亮相。

  先有知名财经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在其发表的《一条大河:专精特新调研笔记》一文中对株洲大加赞赏,认为这座城市“不容小觑”。后有知名财经公众号“秦朔朋友圈”刊发长文《一座中部小城,何以坐拥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盛赞株洲是“‘实力远超名气’的内涵城市”。

  外人眼里“平平无奇的中部三线小城”,靠实力在强手如林的城市竞争舞台“出圈”。

  不如先刷一波2022年株洲的“成绩单”——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全国、高于全省;入围全国制造业城市40强,居第36位,较上年前进6位;新增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9家,总数达25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企业密度全国第一……

  外界的关注、亮眼的成绩,充分证明株洲发展的战略思路是完全正确的,路子是走得通的。过去两年,我们的城市在“蜕变”。透过这些变化,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的潜力在释放,城市活力在焕发,久违的自信在回归。当下,最紧要的,就是一以贯之,把蓄积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让更多可能变成必然。

  第一个变化,产业。

  熟悉株洲的人都知道:株洲的“土特产”,是大国重器。轨道交通、中小航发、先进硬质材料等领域不少产品从株洲走出去,代表“中国制造”享誉海内外。不仅如此,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新秀”也强势崛起,高端PI膜、光纤陀螺、高性能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等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大功率半导体、北斗等未来产业加速落地。

  产业发展路子越来越宽、层次越来越高。这些,都是株洲未来发展的“爆点”所在。多管齐下,抓优势产业锻长板,培育更多龙头企业、创新团队和人才品牌,推动更多株洲制造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抓传统产业升级,让先进陶瓷、服饰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抓战略产业补短板、未来产业抢布局,掌握主动、赢得先机。

  第二个变化,城市。

  正如“秦朔朋友圈”提出的疑问那样:一座中部小城,何以坐拥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事实上,中部小城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

  以城市交通为例。去年,株洲火车站及东西广场建成启用,株洲始发至北京、上海高铁列车开通;新华桥、枫溪大道608所段下穿改造、田心路竣工通车……重启“枢纽模式”,打开贯穿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直达大通道。

  内畅外通、内提外拓,立体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再一次拉近了株洲与京津冀、长三角的时空距离。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频繁的交往与汇聚,无疑为株洲发展带来新一轮良机。

  第三个变化,支撑。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电力保障算力、算力促进动力,三力一体发力。”株洲已率先走出一大步,高质量发展步子更加稳健、扎实。

  宁可让电力等发展,不能让发展等电力。智慧绿色能源互联网三年行动实施一年,株洲电网安全供电能力从240万千瓦迅速提升至290万千瓦。随着大唐华银扩能升级、炎陵抽水蓄能等多个百亿级能源项目开工,电力支撑必然更加给力。

  说算力。北斗产业园开工建设1年时间,落地项目10多个、储备项目30多个,北斗产业发展风生水起。以北斗为代表的算力,赋能传统产业,打开全新发展空间。

  再谈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动力。一个数据足以说明一切:株洲研发投入连续多年稳居全省首位。创新发展,人才为要。早前,“住株洲的房子,拿一线城市的工资,干全球的事业!”株洲招才引才“发布词”火爆全网。2020年至2022年连续3年,株洲上榜中国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这在中部非省会城市中可不常见。

  从老工业城市走来,一代又一代株洲人主动拥抱时代风雨的洗礼,成就了今天的株洲。从2023年出发,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以坚持不懈的实干激发“株洲潜能”,加快迈向制造名城、幸福株洲。


一审:王梓槐 二审:廖义刚 三审:罗毅

株洲要闻

湖南新闻

娱乐时尚

华声在线-永州分站 华声在线-张家界分站 华声在线-益阳分站 华声在线-郴州分站 华声在线-岳阳分站 华声在线-娄底分站 华声在线-邵阳分站 华声在线-衡阳分站 华声在线-湘潭分站 华声在线-常德分站 株洲网 湖南日报 株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