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公布了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名单中,绝大部分入选集群的所在地都是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或万亿级城市(城市群),有且仅有8个城市是普通地级市。
在这8个地级市中,有一座小城,经济体量位列最小的那一梯队,但却是唯一一个同时有两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的普通地市。这个成绩即使放在万亿城市里也很突出。
这座小城就是株洲,一座“实力远超名气”的内涵城市。
1
株洲,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东部、湘江下游,辖三县一市五区,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8.33万。
2021年,株洲实现GDP3420.26亿元,排名全省第5位,全国第88位。
就是这样一座“平平无奇”的中部三线小城,却占据了湖南四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半壁江山”。
这次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工信部历时4年,从全国上千产业集群中通过“赛马论英雄”的机制遴选出来的,其中,湖南有4个产业集群上榜,株洲和省会长沙平分秋色,分别是: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集群、株洲市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
要知道,株洲3000多亿的GDP只是省会长沙1.3万亿GDP的一个零头,但是产业集群实力却丝毫不逊于长沙。
株洲轨道交通装备集群 ——产业规模超1400亿元,集聚上下游企业近400家,本地综合配套率超过80%,产业聚集度全球第一。对此,当地还有个形象的说法,“在株洲,喝一盏茶的工夫,可以把制造一台机车的上万个零件,在方圆5公里范围内集齐;20分钟内,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的全球顶尖专家就可完成集结。”
如今,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出口全球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机车全球市场占有率27%,居全球第一;城轨车辆国内市场占有率30%,动车组、机车车辆电传动系统等多个产品销售量居全国第一。
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 ——作为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诞生地,株洲构建了国内最完整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设计、试验验证和生产制造体系,聚集了中国航发动力机械研究所、中国航发南方公司、山河科技、南方宇航等一批骨干企业,是全国最大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和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首批湖南唯一的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
目前,株洲生产的中小航空发动机、轻型运动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90%、75%,累计交付活塞、涡轴、涡桨等各型发动机17000多台套。
不止如此,作为国家“稀有金属材料基地”、亚洲最大的硬质合金生产基地,株洲拥有先进硬质材料生产企业240家、占全国的34.6%,2021年实现产值385亿元、占全国的42.1%,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先进硬质材料产业集群。
今年9月,株洲先进硬质材料产业集群与株洲先进陶瓷产业集群、株洲芦淞区服饰特色产业集群、株洲现代高分子材料特色产业集群一道跻身湖南省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至此,GDP只占全省7.42%、只排省内第五的株洲,国、省级先进产业集群的数量却高居全省第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
|神农广场
2
株洲制造业实力扛鼎,不仅体现在先进产业集群数量上,还映射在“小巨人”企业的单位密度上。
目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株洲已达58家,位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
在重点“小巨人”(比国家级“小巨人”更稀有)名单中,株洲上榜25家。
按照每千亿GDP对应的重点“小巨人”数量计算,株洲的重点“小巨人”企业单位密度高居全国第一。
只是一个中部三线小城,制造业实力为何如此出众?
实事求是地讲,成绩首先离不开老工业城市的底子。
株洲是一座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 在上世纪享有“北郑州、南株洲”的美誉。京广线、浙赣线、湘黔线在这里交汇,是南方非常重要的铁路枢纽。
有鉴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一五计划”时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和694个限额以上项目中的13个放在株洲,并安排建设了20多个中央、省属工业企业,使株洲成为全国闻名的拥有电力机车、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国防军工、化工制药、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工业之都,成为当时的“八大工业城市”之一。
株洲由此先后诞生了新中国第一辆电力机车、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空导弹、第一块硬质合金……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340个多个第一,被誉为“共和国工业骄子”。
但老工业城市虽多,却不是都能蝶变成制造名城,有的因循守旧成为了“底特律”,有的陷入“资源诅咒”而风光不再。像株洲这样,守住工业的基因和种子,主动迎接时代风雨的洗礼,追随产业进化的浪潮,既需要坚守初心、耐得住寂寞,又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不断为产业迭代注入生机与活力。
前人栽树,后人守护。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动力之都”动能转换,助力产业集群蓬勃生长,株洲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持续加大科创投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2019-2021年,株洲全市R&D投入总量从75.23亿元增至103.14亿元,年均增长9.27%;占GDP比重从2.86%提升至3.02%,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超过3%的城市,远高于全国(2.44%)、全省(2.23%)的平均水平,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达65%。
从全球最大功率电力机车、全国首列中低速商用磁浮列车,到全国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时速400公里的永磁牵引电机,再到全球首条智能轨道示范线、世界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发动机,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相继在株洲问世。
2020年11月,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在株洲揭牌,这是中国第10家、湖南省及轨道交通行业首家、也是全国唯一一个非省会城市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目前,株洲已建成国省创新平台271家、院士工作站21家,创造世界领先技术11项、全国领先技术91项。
过去十年,株洲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67件增长到25.09件,增长8倍;连续9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成功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其综合科技创新能力稳居全省第二、位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37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市第67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创新活水来。
|神农大剧院
3
从传统老工业城市向制造名城华丽蜕变,除了要有科技创新硬实力的赋能加持,还离不开营商服务软环境的持续发力。
去年,株洲开展了“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围绕7大环境、27项任务、122条举措,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开始成为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工程”。
围绕“一件事一次办”中的“难办”事项,10个县市区和39家市直部门“一把手”亲自走流程、坐窗口、抓整改,截至9月底,已累计开展“走流程”行动669人次,体验768个事项的办事流程,查找问题359个,已解决问题308个,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达到99.99%。这一营商举措已被上级要求全省复制推广。
除此之外,株洲又先后迭代升级了“新人才30条”政策,为人才引育提供更强力的政策引擎;出台“招商引资28条”,既奖增量,也奖存量。
今年1月,株洲又重磅推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首次提出政企“早餐会”制度,打通了政企沟通壁垒;首次提出周一至周三为民营企业“宁静日”,本级不得开展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常规检查;首次提出建立“高校、院所引才,企业用才,政府协调”的四方引才合作机制,制定“行业领军人物培养计划”,全方位呵护民营企业成长。
目前,株洲企业开办6个必要环节已整合为1个环节,办理时限缩短至0.5个工作日,个体工商登记实现“当场即领证”。
“一件事一次办”办理环节平均压缩70%、申报材料平均减少50%、办理时间平均缩减80%,今年以来,共办件量260余万件,基本做到办“一件事”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
株洲努力推动营商环境有力升级、持续擦亮“创业株洲、万事无忧”营商品牌的举措和行动,也实实在在地迎来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高能级跃迁。
2020-2021年,连续两年在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排名第二;连续两年入选全国10个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2021年度“湖南省企业税收贡献百强”榜单中,9家株企进入税收贡献百强,居全省第二;近两年GDP平均增长6.2%,居全省第一。
2021年12月,株洲荣居“中国高质量发展城市五十强榜单”第49位,远超其GDP的全国排名。
今年10月,株洲入选工信部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只有12家,湖南只有1家。
11月,“2022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发布,株洲位列第36位,相较去年提高6个位次,首次迈进前40强。
十年沉潜蓄势,一朝厚积薄发。祝福拔节起势的株洲,云程发轫、踵事增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审:王梓槐 二审:张建平 三审: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