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0日,中车株机电力机车系统集成工程实验室大楼封顶。该实验室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株洲拥有4个依托企业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株洲已成为我省科技创新资源最聚集、成果最丰富、活力和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创新型企业群体不断壮大,迸发出强大的能量。2015年,其高新产业产值达1605.3亿元,同比增长16.1%。
近年来,株洲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利用创新成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模式,激活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成为株洲稳增长的驱动力。
新产业培育新增长极
世界最大功率的六轴电力机车,世界首台储能电力牵引轻轨车辆,世界最高速米轨动车组,国内自重最轻、动力性能最强的A型地铁,国内首列中低速磁浮列车,国内首列装载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永磁高铁”,我国首条、世界第二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生产线,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擦亮了“株洲创造”名片。
凭借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株洲的优势产业一步步走向“高大上”。但株洲的目光不仅限于此。近年来,株洲一手“抓优势”,一手“补短板”,依靠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健康食品与生物医药成为株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四大金刚”。
2014年11月18日,湖南微软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云龙示范区举行。 这是微软总部直接授权在我国建设的6个中心之一。“争取微软创新中心落户株洲,体现了株洲市委、市政府高远的战略眼光。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谁抢占了信息产业制高点,谁就有更好的未来。”微软创新中心董事长周迪平说。
2014年,总投资40亿元的中国移动(湖南株洲)数据中心、中国500强企业大汉控股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惠普公司联合打造的大汉·惠普软件(湖南)信息产业园等,先后在株洲落户。2015年11月,年产200万台自主可控计算机的长城电脑项目在株洲开工。在这些骨干项目引领下,到2017年,株洲电子信息产业将完成投资200亿元,实现年产值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2%。
株洲成为亚洲最大的硬质合金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时代新材已成为全国第一、全球前20强的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商。近日,2015年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结果公布,时代新材新兴产业项目“高性能芳纶纤维层压制品”和“高阻尼/高回弹橡胶及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均以评标排名第一的成绩中标,两个项目共获国家支持资金7300万元。
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中车电机是国内最大、最专业的风力发电机研制企业之一,风电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时代新材拥有近千亩的专业生产基地,形成了年产能超过2000套叶片的制造能力,已跻身国内风电叶片制造一流阵营。
在健康食品与生物医药行业,千金药业公司等本土企业扛大梁,炎帝生物公司等后来者也在急剧扩张。
“要以改革创新总揽全局,进一步加油鼓劲,凝心聚力,加快转型升级,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株洲市委书记贺安杰指出。
创新企业集群不断壮大
“科技创新带给株洲最大的改变是,创新型企业群体的不断壮大和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成为株洲发展的蓝图中最长久的稳定剂、最有效的催化剂。”株洲市市长毛腾飞表示。
株洲成立了硬质合金产业协会;23家企业入选湖南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名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179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创新型企业4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湖南省创新方法试点企业11家。
成功打造了与西门子、庞巴迪等世界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领导者并驾齐驱的中车株机公司、亚洲硬质合金行业的领跑者株硬集团、国内机车牵引电机和变压器行业领先者中车电机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
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通用航空产业集群、硬质合金产业集群列入“湖南省创新型产业群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一。
“还有国际知名水锤问题解决成套方案提供商南方阀门、国家首批认证的461家节能服务企业之一的火炬工业炉等一批在国际、国内细分行业具有明显科技优势的中小微企业。”株洲市经信委主任何朝晖介绍,这些创新型企业群体的壮大,助推了产业转型升级。
2015年,高新产业增加值完成525.9亿元,同比增长17.9%,占GDP的比重达到22.3%。
借电子商务走出新业态
在2015年夏季之前,株洲炎陵盛产的黄桃甚似美女养在深闺。2015年夏,它借助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打了一个漂亮翻身仗,从北国哈尔滨到南方沿海城市,满城尽是炎陵黄桃。
数据显示,2015年炎陵黄桃总产量约650万斤,有500万斤是通过电商平台卖出,占76.9%。果农增收四成以上,4662人因种植黄桃而脱贫。
2015年8月27日,株洲入选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目前,全国仅11个城市入选。
而作为株洲电子商务的生力军,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2013年底正式运营,两年内跻身全国200余个产业带的前五名。截至2015年底,入驻服饰、陶瓷、硬质合金、有色金属、农副产品等领域的商家1960家,实现销售额19.7亿元,日交易额超过400万元。
数据表明,株洲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交易额年均增速保持在50%以上。其发展指数全国排名84位,其中网商发展指数全国排名52位,湖南第一位。截至2015年底,株洲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约45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98亿元。
在科技创新下,产业变革逐渐出现新趋势,除了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新业态的出现外,不少如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3D打印等也带来了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城轨事业部里,智能机器人已逐步替代人工操作:转身、伸臂、定位;湖南铁道职院设计的“智能家居”系统,可让房间温度、光照等自动调整到人体最适宜的状态。
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新业态的被激活,使得株洲的创新驱动后劲十足。
【 样本】
大众创业风生水起
“这是我第三个创业项目了,主要做解码器的产品。”在株洲炎帝创客中心,见到杨通磊时,他正忙着在网上推销自己的产品。
他从小喜欢机电、有一技之长,希望能通过创业,打造一个百年老店,实现人生价值。“在炎帝创客中心,他们给我提供了场地、网络、水电。”
炎帝创客中心的沈梦林表示,株洲目前有8家众创空间,炎帝创客中心依托科技局,重点关注在科技创新的微小企业这块。“我们有300万的种子基金,好的项目会给予现金奖励,优先推荐好项目扶持。”
这两年,株洲推进“1+N”众创空间的建设,首批打造了炎帝创客中心、云龙零创空间等8家众创空间。设立株洲市技术转移中心,组建株洲市智慧专利运营公司、科创基金管理公司,成功募集资金1.05亿元,设立首只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全面推动大众创业、创新。
同时,株洲致力培育新模式,推动“6+4”政策落地,出台“创新10条”,启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设立科技引导资金,实施“万名人才计划”,支持科研创新团队和瞪羚企业发展。充分利用湖南工业大学、株洲职教城人才优势打造产学城融合发展新模式。
【幕后】
研发平台汇聚创新资源
中国首个高速铁路车辆网大数据研究和应用中心落户株洲,中国化工橡胶株洲研究设计院工业(乳胶产品)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入围国家工信部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名单,株洲国家级“工业产品实验室”达到2家。
株洲市已集聚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18家;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院长工作站等省级研发平台61家;市级研发平台33家。
培育了以刘友梅、丁荣军、尹泽勇三名企业院士为首的国家级高端人才433人,在全省率先成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建成了6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重点实验室、研究开发中心和基地、重点学科达200多个。
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组织了专家院士行,博士教授与企业结对子计划、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活动,促进人才在实践中发挥优势。各类专业人才24.9万人的人才队伍,汇聚成为全省首屈一指的企业创新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