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株洲,如何拥抱“中国制造2025”?
发布时间:2015-04-07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记者 涂志佳  编辑:李翔

  【核心提示】3月25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酝酿达两年之久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会议提出,“中国制造2025”将瞄准实现制造业升级,把重点锁定在先进轨道交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十大领域。

  作为制造业强市,株洲一直在全省乃至华中地区的工业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互联网+”渐成风潮的背景下,株洲将如何主动对接这一历史使命,又将如何加快智能制造的步伐,把握未来十年的发展机遇?

  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将成对接重点

  “‘中国制造2025’,对株洲的装备制造而言,株洲应有主动对接的底气。”日前,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罗拥华在接受株洲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罗拥华所说的底气,在于这次锁定的十大领域中,株洲的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拳头产业,正好入围。

  来自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市轨道交通、航空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3%、13.3%,特别是轨道交通,我市已将产值突破千亿锁定为今年的目标。

  “不仅如此,株洲是制造名城,又是自主创新示范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试点城市。”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对比之前热议的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有更为迫切的现实命题,其范围和内涵也更加广阔。他认为,对于尚处在工业2.0阶段,部分达到3.0水平的株洲工业而言,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重点既需要谋划工业4.0、抢占技术高地,还需要弥补基础不足和历史欠账,特别是加快结构调整,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互联网+制造业”,株洲已迈开步伐

  在媒体的解读中,“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而最终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智能制造。

  “用时髦的词汇解读,这就是‘互联网+’在工业的具体应用。”罗拥华说。

  4月1日,南车株机城轨事业部,宽敞的车体焊接车间里,已是大型机器人作业的天下。目前,他们正在尝试一人掌控多台机器人的作业方式。

  “下一步,我们的重点将放在设备与设备的及时通讯上。”装备工程师易欣阳透露,今年起,南车株机计划5年内在设计、焊接、工艺、研发、备料等多个程序嵌入信息接口,建成集成网络管理系统。“届时,任何一条指令,都将通过网络下达。”易欣阳说。

  在中航工业南方公司,记者也看到了信息化融入制造中所带来的改变。在精密生产中心里,入门处四块可视化看板,清晰地显示出整个车间的运作状态。

  “你看,这块区域上的绿色代表机器正常运转,黄色代表待机,红色则表示需要维修。”该生产中心负责人介绍,在该中心的每个生产环节,一线工人一旦完成工序后,还要另外完成一道扫码工作。而这道工序也将通过可视看板,供管理层了解。

  “我们目前已有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产品数据系统和业务流程系统三大信息化平台,下一步我们将整合精力打通所有流程,建成一个虚拟生产系统。”该公司科技与信息部部长张海明说,现在企业提出了均衡生产的理念,而对于信息化的打造,将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拓展服务思维,制造业发展的新蓝海

  除了运用互联网以外,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株洲还可以尝试哪些方面的努力?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提出,对接“中国制造2025”,中国企业还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大力推进制造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二是促进科学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

  在拓展服务思维上,株洲企业已经有所尝试。

  今年3月19日,由南车株机输出技术,南非TE公司实施当地化生产的第95台20E型电力机车正式下线。这意味着,株洲企业的向外制造加服务模式正在进入成熟期。

  早在2011年8月,我国首个城际动车组“4S”店——南车吉隆坡维保有限公司(CKM)便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诞生。4年来,南车株机已在宁波、昆明、印度新德里等多个城市开展4S店模式的服务。

  而在日前闭幕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红豆集团的智慧服装应用系统让不少株洲企业意外。该系统利用手机将各地的销售团队、销售终端、代理商连接起来,进行远程管理与顾客流量数据分析,降低成本,也更好地感知顾客喜好。

  “我们一直说品质是关键,但现在如何将产品融入服务之中,将是未来的株洲企业必须要面对的新课题,这也将是一片新蓝海。”罗拥华说。

  相关链接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首个试点城市落子泉州

  3月27日,“中国制造2025”在京宣布,泉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城市。3月28日,泉州召开新闻发布会,“泉州制造2025”方案也正式向社会发布。

  该方案具体包括:《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以及三项行动计划——《智能制造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升质量品牌专项行动计划》、《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计划》。

  方案提出了“产业共生、协同创新、智能制造、品牌拓展、服务增值”五条发展思路。这是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也是《泉州制造2025》“重大战略任务”的主要内容。通过产业共生,加强各产业集群之间的关联,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协同创新和实施三大行动,重塑泉州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记者手记

  株洲要抢先布局

  涂志佳

  日前,坊间一直猜测的“中国制造2025”终于面世。不出意外,这个焦点话题瞬间引发了股市、金融资本和各地政企的高度关注。

  对接“中国制造2025”,对株洲来说,有基础,有动力,但也有压力。要看到,在新常态下,目前国内的经济格局正呈现东进西渐的过程。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凭借其先发优势,抓紧人才、资金、资本的布局;另一方面,在承接产业对接上,西部地区以四川、重庆、陕西为主的地域,已经越来越吸引多方的聚焦。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到“中国制造2025”的建设中来。

  笔者认为,株洲主动对接2025,要有抢先布局的意识。首先,我们要抓紧培育龙头企业,以大带小,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重点企业率先推行智能化改造,树立智能制造的样板;其次是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的脚步,通过打通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让市场配置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科技、人才和智力的支撑;再次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全城的智慧化改造,提升株洲的城市信息化水平,催生智慧产业,带动工业升级。

  命题已定,机遇已来。相信株洲有条件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加快进程,顺利对接。


株洲要闻

湖南新闻

娱乐时尚

华声在线-永州分站 华声在线-张家界分站 华声在线-益阳分站 华声在线-郴州分站 华声在线-岳阳分站 华声在线-娄底分站 华声在线-邵阳分站 华声在线-衡阳分站 华声在线-湘潭分站 华声在线-常德分站 株洲网 湖南日报 株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