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家农机合作社去年创收3.2亿元
3月13日下午,久雨初晴,明媚的阳光和春的气息让人心情舒畅。醴陵市金共力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邬亚平,把农机手和他的“宝贝”——4台大功率耕田机,集中在马路边农田,开始新一年的农业生产。
被水泡了一冬的农田,泥土松软,车轮压过的地方,留下了深深的印痕。邬亚平和其他农机手仔细检查了一遍机器,加足马力翻整农田,飞溅的泥水和隆隆的机声,吹响了希望田野上的劳动号子。
“水稻规模种植,育秧任务重,尽早谋划才能有备无患。”邬亚平告诉记者,去年5月,他发动其他6位股东,投资120多万元,购买了13台大型农机,注册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当年,他在孙家湾乡流转农田2200亩,发展水稻规模种植。
“如果不算购买农机的成本,去年的种田收入超过了150万元。”邬亚平说,用机械种田,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还能节约不少种田成本。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请人工种田,每亩人工工资达300元,使用机械,扣除人工和燃油成本,每亩最多花费70元。“种一亩田起码节约了200元。”他说。
去年,邬亚平还被评为了湖南省种粮大户。机械种田让农业生产变得更轻松,吃到甜头的他今年准备新购置一批农机。
在株洲,与邬亚平一样用机器科学种田的大户不在少数。市农机局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市经工商注册的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15家,仅去年就成立了53家。这些合作组织拥有的大中型农业机械达1.2万多台,一年实现作业服务总收入在3.2亿元以上。
“今年在有条件的乡镇培育1到2家示范性农机合作组织,力争全年新增50家农机合作社。”市农机局局长褚彭明说,我市农机购置补贴由以前的“差额购机、省级结算”转变为“全额购机、直补到户”,农户购机热情高涨,农业机械,正奔驰在春天的田野里。
相关新闻
全市共办理农机安全互助保险保单8987份
本埠最大农机保单赔付到位
株洲日报讯(记者王军通讯员卜天德)“幸亏参加了农机互助保险,要不然购买机具的贷款都还不起。”日前,天元区三门镇农机手吴发科从市农机局工作人员手中领到了4万元农机互助保险赔付金。这是我市启动此项保险后办理的最大一单理赔业务。
去年10月22日,吴发科驾驶水稻收割机作业时,在没有确定是否安全的情况下,把左手伸进输粮口进行疏通,导致三根手指断裂。市农机监理总所工作人员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赶赴现场,将伤者送医救治,并对事故进行勘验、定审,为其争取农机互助保险赔付金。
市农机监理总所所长罗成介绍,农机安全互助保险与一般商业保险不同,是非盈利性、互助共济性的涉农保险,会员缴纳的互助保险金除了用于补偿事故损失和经营管理成本费用之外,结余不形成利润,而是作为公益金和会员权益,归会员所有,用于提高会员抵御灾害事故的风险保障能力,通过抵扣下年度保险会费的方式返还给参保会员。
我市自2013年9月启动农机安全互助保险以来,共办理保单8987份,保额284万元。至今共发生农机安全事故156起,赔付总金额达7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