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100多家仅两三家换证株洲眼镜店普遍“无证上岗”
发布时间:2012-02-21   来源:株洲晚报  作者:  编辑:程浩楠

       “专业验光配镜”,这六个字,是街头巷尾各家眼镜店内外常见的广告标语。近视一族,你是否清楚何为“专业”验光配镜?

         为了保障用眼安全,2004年,全国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发布《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及检验单位的通知,开始在全国推行眼镜生产许可证制度,发证范围包括:眼镜镜片、眼镜架、老视镜、太阳镜等12个申证单元,从事验光配镜业务的眼镜店均需领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下称《许可证》),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受理企业生产许可证申请。

         2006年,全市100多家眼镜店有20多家按要求办理许可证。按5年换证一次的规定,今年正是各眼镜店换证的时间。而记者调查却发现,到目前为止,知道眼镜店需要办证的消费者寥寥无几,而且市面上仅有两三家眼镜店及时更换了新证。

         这个消费者不知情、经营者不买账的《许可证》如何会落入这样尴尬的境地?

行业:不能有证无证一个待遇

          不过,由于此前有证无证面临的“待遇”相同,证件齐全的经营者并没有得到竞争优势。相关部门对此也缺乏有效监管和强力执行,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今年是第一个“换证季”,但目前办新证的只有三家。

        “市民并不太懂这些,往往到那些价格低廉的无证门店购买眼镜。”一位业内人士说,虽然自己花了不少资金完善店里的配置,证件也齐全了,但市民“并不买单”。而那些没有办理证件的部门,依然照常营业,这也让许多办证的经营者感到“不平衡”,颇有微词:“按理说应该给我们办证的店子一些支持,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

         如今,2006年办理的那批证件已经到期,在这个换证的时节,这种不公平感,为证件继续办理和扩大办理范围带来了难度。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眼镜经营者表示,若能严格执行《许可证》的规定,那对整个行业将是一次新的布局调整,“不能再有证无证一个‘待遇’。”

          为此记者昨日曾致电发证单位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但电话一直无法接通。而据业内人士介绍,我省除郴州办证比率较大外,其余地市的情况和株洲类似。而全国其他城市,也因为有证无证待遇相同的尴尬,为该证在眼镜行业推广带来了难度。

不规范佩戴隐形眼镜

或致严重眼疾

           一般情况下在眼镜店配镜时,很多商家只为顾客验一下眼睛的度数,即驱光度。而事实上配隐形眼镜是需要考虑很多参数的,比如非常重要的曲率。曲率即人的眼球的曲度和所配眼镜的曲度要非常吻合,如果曲度不合适就会磨损角膜,但很少有眼镜店会检验曲率。而且散光的检查,也是必不可少,这个应该和眼睛的度数一起验,因为散光会影响所配眼镜度数的正确性。

           许多商店也不会在配镜前为消费者检查一下眼表是否有毛病,但如果消费者有像沙眼、角膜炎等眼表疾病,再戴隐形眼镜只能加重病情的发展,所以有眼表疾病的人是不适合戴隐形眼镜的。因为人的眼睛是通过角膜来与空气做氧交换,戴上隐形眼镜后将造成氧缺少,引起眼睛抵抗力下降,加大感染机会。

           此外,配戴隐形眼镜会加重对角膜的磨擦,如果眼镜不卫生再带有病菌的话,将极大地损害角膜,甚至留下疤痕、白斑等问题,导致视力下降。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的话,整个视力可能都不保。

消费者:这是个什么证?

         眼镜是很多市民离不开的生活用品,其实它属于医疗器械范围。“半商半医”的眼镜业,却屡屡只被人看到商业的一面,医疗性的一面总是被忽视。

        记者昨日走访发现,市民在购买眼镜时,更多地关心价格、佩戴是否美观、镜片是否清晰,对于店家是否有相关证照却并不在意。提起这个,市民黄小姐的第一反应是:“你说的是工商执照吗?还是税务登记证?”记者随机在河西天元超市附近某眼镜店做随机抽样调查,10位市民里,没一人知道眼镜店需要具备《许可证》。

        从2004年7月1日起,隐形眼镜便纳入医疗器械监管体系,按相关规定,经营隐形眼镜及其护理液必须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而在家润多三楼的一家不到10平方米的“精品店”内,摆放着近百种不同隐形眼镜,价钱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售货员除了大力宣传“这里的隐形眼镜肯定比眼镜店便宜”外,对于所谓《许可证》却是一问三不知。在该店内选购眼镜的大学生刘某表示:“跟着感觉买就是,只要戴着没问题,有没有证不要紧。”

商家:费力不讨好

链接

        一边是消费者对许可证毫不知情,而另一边商家对于申办许可证也缺乏热情。

         株洲添佳超市的老板甘剑波说,早在2006年,自己的眼镜店便按照国家要求办理了《许可证》,“办证的投入很大,对于店面的生产设施、检验设备、专业人员等有25条47款进行考核,取证要求店内的专业人员必须配有验光、定配证书(中级以上)资格,光办证就花了几千元,加上前期投入,总共花了一两万元。钱花出去了,但对于销售没有起什么作用。没办证的店子照样做生意。”

        株洲眼镜业商会会长何锡凯介绍,办一个《许可证》,人员投入加上设备投入,可能需要几十万。他估计如果严格执行标准,市面上会有一批眼镜店将面临是否能经营下去的问题。“投入大,回报少,现在还有不少眼镜店经营者不明白,为何眼镜店需要办理生产许可证。”

        国家制定标准,虽然表面上提高了眼镜行业准入门槛,但在规范行业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却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例如验光和配眼镜都是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十几岁的青少年最好进行散瞳验光,而不宜进行电脑验光。不专业的人士不知道这点,往往会将青少年的近视度数验得偏高,他们也不懂得分辨假性近视、弱视、斜视等情况。而青少年带了错误度数的眼镜,会导致视力进一步恶化。能办下《许可证》的店子,肯定是各方面都符合要求的店子,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何锡凯介绍道。



株洲要闻

湖南新闻

娱乐时尚

华声在线-永州分站 华声在线-张家界分站 华声在线-益阳分站 华声在线-郴州分站 华声在线-岳阳分站 华声在线-娄底分站 华声在线-邵阳分站 华声在线-衡阳分站 华声在线-湘潭分站 华声在线-常德分站 株洲网 湖南日报 株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