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则民安 民安则心安
——访株洲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食安办主任李能斌
记者:这些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与此相脱节的是,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建立良好的食品安全秩序上,我们还存在哪些亟待突破的问题?
李能斌:近年来,株洲市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形势稳中趋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们应该看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四缺。第一,企业诚信缺失。有些企业自律意识不强、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现象时有发生。食品安全的第一主体责任在企业,只有生产领域把好了关,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食品安全环境。第二,监管环节缺位。主要表现为基层监管力量薄弱、分散,专业人员匮乏,城郊结合部、偏远农村监管盲区较多;管理工作不规范、不标准,“以罚代管”、“以罚代刑”的现象依然存在。第三,检测资源缺乏。目前,我市检验检测资源分散于各个部门,存在信息和成果不能共享、检验技术力量薄弱、检验设施设备落后、法定检验能力偏低等问题,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手段乏力。第四,战略性政策支撑缺少。食品安全不只是吃的问题,这背后还站着一个大的产业,我们不仅要管好食品安全,还要制定战略性规划,助其长远发展,繁荣地方经济。
记者:去年,株洲市成立了食安办,成立这样一个机构,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其职能构架是怎样的?
李能斌:食品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执政安全、民族安全。去年6月,市委、市政府针对食品监管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应全市人民的强烈要求,成立了市食安办。九个大盖帽管不好一张小餐桌,这是“九龙治水”的弊端。现在,食安办作为龙头,充分调动了九龙治水的积极性。食安办的工作职能可以浓缩成20个字:综合协调,督查督办,考评考核,宣传引导,应急处置。
记者:米粉是大多数株洲百姓的早餐首选,但多年来,其卫生、质量不尽人意。去年,株洲市给4家米粉厂颁发了“QS”牌子,这一举措的初衷是什么?目前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李能斌:市食安办成立后,我们一直在想,食安办到底抓什么,后来统一了思想,就是抓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当时,我们作了一个问卷调查,放心米粉排在第一位,之后是放心肉、放心超市。经过研究讨论,我们决定以放心米粉为抓手,牵头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把米粉整治好。去年,市食安办最大的成就就是把这件事做好了。过去,全市有42家米粉企业,后来关闭25家,停产、整顿13家,4家整改验收投产,结束了株洲无证米粉的历史。再后来,我们在生产、配送、消费各环节都跟进工作。我们可以欣慰地告诉株洲市民,现在已经吃上了放心米粉。
记者:食品安全工作最重要的还是要形成一个长效的监管机制,怎么样形成一个日常机制,确保我们的食品安全足够放心?
李能斌:我们首先理顺了责任,明晰了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哪个部门做什么事都很明确,一旦出了什么事,就可以找到责任单位,然后依法加强监管问责,做到了有效监管,无缝链接。其次,我们进行了有奖举报,发动市民监督,促进全民监管意识。此外,还设立了司法联席会议制度,依托政法的力量,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对渎职行为进行监查,快速反应,快速处理这些问题。食品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完善机制,加强监管,我们才会有一个良好的食品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