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发布环境质量公报,该市去年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但酸雨污染仍较严重
本报6月5日讯 “敢开窗了,但还是不能久开。”今天上午,家住株洲石峰区的龙坚如此感概自己的生活环境。株洲市环保局当天发布的2011年环境质量公报显示:该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但酸雨污染依然较严重。
空气质量优良率92.6%
去年,株洲通过实施“蓝天碧水净土静音行动”和清水塘工业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城区空气质量仍持续好转。去年,该市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从2004年的197天提升至338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2.6%,连续两年达到二级标准。
公报称,该市空气环境污染仍以扬尘和煤烟型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其次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酸雨污染仍较严重
尽管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酸雨污染并未减轻。公报显示:去年,株洲城区降水pH范围在3.27-5.97之间,年均值为4.2,酸雨污染仍较严重。降水pH值低于5.6为酸雨。
公报分析称,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火力发电量、钢铁产量和机动车保有量猛增。该市去年排放二氧化硫4.62万吨,较2010年上升15.79%;氮氧化物排放4.98万吨,较2010年上升12.35%。
四大措施减少酸雨污染
鉴于上述现状,株洲市环保局力图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强化治理、关闭企业、倡导绿色出行四项措施,以减少酸雨污染。
2011年,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闭11座煤气发生炉,用天然气替代煤气,10家企业燃煤锅炉改烧天然气,削减二氧化硫553吨/年;关闭了醴陵市石景冲银矿、茶陵县龙腾矿业有限公司、攸县桃水长春氧化锌等39家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削减542.3吨、101吨;市区627台公交车全部置换为电动燃油混合双动力车┅┅
株洲市环保局局长李必农介绍,该市将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深化拓展上述工作,让城市环境不断好转。
【链接】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酸雨降到地面后,会导致水质恶化,各种水生动物和植物都会受到死亡的威胁。植物叶片和根部吸收了大量酸性物质后,会枯萎死亡。酸雨进入土壤后,会使土壤肥力减弱。
酸雨会影响人和动物的健康,雨、雾的酸性对眼、咽喉和皮肤的刺激,会引起结膜炎、咽喉炎、皮炎等病症。酸雨使存在于土壤、岩石中的金属元素溶解,流入河川或湖泊,最终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应对
1、在酸雨多发时节,尽量避免淋雨,淋雨之后要尽快清洁表面皮肤。
2、尽量减少在大雾环境中的活动,外出戴口罩,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
3、要注意饮食的品种和营养结构。食用一些绿色食品,如绿豆、海带、鲜果等,能加速体内有害物质的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