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弘中学自2008年底开始着手改革,2009年上期全面铺开,创建了“一三六”教学模式,至今已有近3年课改历程。这3年,学校上下一切工作以课堂为核心,对课堂流程、集智备课、管理评价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取得不小成就。至今已有5000多人来校观摩学习,《中国教师报》、《湖南教育》、《株洲日报》、《株洲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过专题报道。
来自炎陵东风中学的杨校长说:“这已经是我第3次来景弘听课了,上一次还是在40多天前。今天,再次来看课堂,觉得课堂又有变化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表达更积极,甚至还能自己组织课堂了。导学案设计也有了变化,感觉更完善、更有指导性了。”
老师讲课超过10分钟就不算高效课堂
这次课改还请来了高效课堂的首倡者,现任《中国教师报》编辑部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名校共同体秘书长李炳亭先生。几年来,他用宗教般的情怀一直在全国各地讲学,推广高效课堂,为中国课堂改革作出了巨大作用。
李炳亭用他特有的激情、独到的见解、一针见血地道出传统课堂的弊病,用深入浅出的事例进行了入木三分地分析、用生动形象的比如对高效课堂进行了解读。他谈到新教师要有“三观”:教育观:教育即人学;教学观:一切的“教”都服务于“学”;学生观:学生是教学第一资源。谈到新课堂:自主的、情感的、师生相长的;新学校:生态的、生活的、生命的;新学生:身心健康的、自主自觉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他也谈到高效课堂老师的作用就是“挖池塘的人”,“把湿柴火弄干的人”、“号召‘为李大娘报仇’的人”,其实就是组织、点燃、激励、引导的作用。谈到“引导”,他说“引导者就是:带入——体验——感觉——情感——生命。”并用了生活中一个现象做比方,引起与会者会心的笑声。他对高效课堂好课的标准、流程、操作都做了生动的介绍。校长们听完后,也谈了自己的思考:“课堂肯定是必须改,李炳亭的报告用‘矫枉过正’的方式激发了我们的思考,至于怎么改,既向杜郎口学习,也向景弘中学学习,也要注意本校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