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年代久远的青石路,行走在炎陵城乡,乡土小店满目,一切都是那样宁静与从容;县城夜色下,串串红灯笼高挂在民居上,整洁古朴的街道韵味十足。在炎陵这片古老而崭新的土地上,我们感受着新乡土文明的浓郁气息。
生态文明:以绿作“底色”
经济发展大潮风起云涌,该县决策层头脑冷静,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确立“生态立县”战略。10多年来,全县直接投入林业建设和保护的资金达1.6亿元,年均造林3万亩以上。通过全面禁伐阔叶林,退耕还林3.8万亩,森林蓄积量由700万立方米增至800多万立方米。
绿起来,还得干净卫生,才会真正美起来。2009年以来,该县开展“美丽炎陵,清洁家园”行动,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80%;农村使用卫生厕所户数达5.4万户,普及率为91.37%。
2011年,下村乡获环保部命名,成为全市首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其他15个乡镇(农场)全部为“省级生态乡镇”,并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验收。
精神文明:和美新风流淌
举止文明、礼貌有序、民风淳朴……这是炎陵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该县把道德建设贯穿于政治、经济等各领域,突出抓好德行炎陵、关爱他人,礼行炎陵、关爱社会,美行炎陵、关爱环境等活动,打造和睦的家风、和美的校风、和谐的行风。
如何让道德建设入脑入心,深入千家万户?炎陵县创造性推出主题丰富的“道德讲堂”。让当地的群众当“教员”,取身边活生生的例子为“教材”。霞阳镇南区社区居民曾彩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被社区请来,在“婆媳讲堂”上,用自己亲身的感人故事,给100群众讲述了一个感人的“道德课”。18年前,曾彩云的丈夫因车祸去世。她历尽艰辛,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并常年照料瘫痪在床的婆婆,在当地被称为道德典范。
生活文明:实现“文化小康”
9月中旬,霞阳镇南区社区广场,一场以自娱自乐为主的演出吸引了数百名观众。该社区负责人说,社区居民已基本实现读书看戏不出社区,文化娱乐就在家门口的“文化小康”。
该县投资3亿多元,完成了8处市民休闲广场、群众文体中心、153个“农家书屋”、15个乡镇综合文化馆等建设任务。投资4000余万元兴建了全国唯一的红军标语博物馆、“军魂广场”、“八担丘”纪念广场,修缮和重新布展了连队建党旧址叶家祠等10余处革命旧址以及境内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近20处。
在文化建设中,该县积极引导和发挥部门和民间的力量,形成全民“建”文化的格局。
目前,该县各乡镇(街道)都建起了文化休闲广场,成立了农民乐队、文艺宣传队,村村有群众文化活动室。他们富有乡土气息、健康向上的表演,广受群众欢迎。目前,该镇以全国独有、世界唯一的三人龙为主打民间艺术品牌,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