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环境复杂、市场需求不旺、生产要素偏紧等困难,上半年,受益产业振兴攻坚战、项目建设年活动等,株洲工业实现平稳增长。7月25日,市统计局发布数据:1至6月,全市规模工业分别实现总产值、增加值1353亿元、4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11.8%。
“中国动力谷”效应初显
株洲研发制造的轨道交通产品,将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飞驰。
“从年初拿下超过20亿美元的南非大单,到首次实现动车组出口欧洲,再到目前获得国内市场多个机车和地铁订单,上半年,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的销售已在国内、国际市场全面开花。”该公司负责人说。
统计显示,上半年,南车株机销售收入过百亿元,新签订单及在手订单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业内则普遍认为,新一轮的轨道交通产业黄金期已发端。“今年,国内轨道交通投资预计首次突破8000亿元,近期将有超过3000亿元的项目开工,加之越来越广阔的海外市场,我们认为,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行业影响力上,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都有望实现质的突破,成为株洲工业增长的强劲动力。”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获悉,上半年,全市轨道交通产业实现增加值86.6亿元,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5个百分点。
而另外两大动力产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中小航空制造也增势迅猛,拉动规模工业增长0.5个百分点。这预示着,上半年,三大动力产业拉动规模工业增长3个百分点。
重大工业项目实现突破
一批对株洲发展影响深远的工业项目,也在上半年取得突破。
6月20日,国内首条8英寸IGBT生产线投产。“IGBT被誉为绿色经济的CPU,此前一直被国际寡头垄断。该项目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中国南车时代电气相关负责人说,该项目将实现年产12万片8英寸IGBT并配套生产100万只IGBT模块规模,年可新增产值21亿元。
总投资10亿元的南车物流基地,一期280亩用地即将交地。这座遵循现代物流管理模式的基地竣工后,年货运吞吐量可达50万吨,将减少千亿轨道交通产业园内各企业的运营成本,并满足它们快速拓展市场的需求。
而计划投资60亿元的北汽二工厂项目,所需1080亩土地有望10月底前交付,年底前将正式开工建设。
此外,随着旗滨集团醴陵生产线的点火,清水塘搬迁也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和全面停产的清水塘生产基地相比,将在明年全面投产的醴陵基地,其工艺、产品均是高端化、环保化的升级。
小微企业增幅达16.5%
小微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4亿元,同比增长16.5%,高于规模工业增幅。
对此,市经信委相关工作人员的解读是,这得益于龙头企业的带动,得益于去年以来一批生产性服务平台的搭建。
为实现抱团发展,市陶瓷工业协会于5月挂牌。此外,轨道交通产业协会、硬质合金产业协会等也即将成立。
上半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专业机构入驻的方式,市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公益门诊”先后迎来13批企业家。他们咨询了“如何做大电子商务”、“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营销”、“如何获得技术开发税收政策支持”等热门话题。
市级科技创新中心也在积极筹备中。“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希望申报省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市级中心将为他们提供支持、引导。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咨询该事宜。”市经信委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