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岁的浩浩刚读完一年级,他的妈妈听其他家长说,小学一年级非常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在这个时候养成。
可浩浩的表现让爸妈太头痛了,早上起床慢吞吞,不急不慢,上学经常迟到。上课时间小动作不断,考试难题题题会做,简单的粗心大意,不是忘了写就写错位置,肢体协调性也不好,没少挨老师的批评,这让浩浩爸妈头痛不已,只能到株洲市中心医院儿保科咨询。
唐琼副主任医师介绍,浩浩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有感觉统合功能失调。患有感觉统合功能失调的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左顾右盼,日常生活中也比别的孩子好动,扭捏不安,家长常常描述为“站没有站的样子、坐没有坐的样子”。
有些孩子语言组织能力差,语言的表达能力落后于思维能力,话到嘴边也不能口述清楚。大多数感统失调的孩子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比较急躁,不能等待,在社交时胆量自信心不足,一到人多的场合就紧张焦虑,更别说上台表演了。
由于大脑的统合功能出现问题,孩子在跳舞和做操时肢体不协调,要比其他同龄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做好。
人类通过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及本体(肌肉、关节、骨骼等较为深层组织的感觉)获取信息,经前庭系统过滤后传至大脑各大功能区域,经整合、分析的结果,通过大脑额叶区发出具体思想、语言、行为的过程,称为"感觉统合"。感统失调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
1.错失孩子的敏感期在孩子最需要受到感觉刺激、让各种感觉相互配合、协调的时期,家长却没能给孩子提供合适的训练。
2.玩电子产品过多
手机、电视、平板电脑这些产品都是个体产物,孩子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这些产品上面,缩减了玩耍、探索世界的时间,影响孩子思维发散、大脑得不到开发,导致感统失调。
3.玩伴少,缺乏团体游戏
城里的孩子尤其缺乏玩伴,生活环境单一,会造成孩子感觉动作发展不佳。
4.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少
生活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去野外奔跑的机会比较少,影响孩子的感觉开发。
5.家长过度宠溺
我们的家长通常都是包办过多,代替成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让孩子错失了很多体验的机会。
1.爱哭、粘人、怕生、怕别人触碰到身体、咬手指
2.挑食、偏食、发音不佳、情绪不稳脾气差
3.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姿态不良、无法安静
4.喜欢旋转,过久而不会晕,或害怕旋转、脚离地的体验
5.笨手笨脚、容易跌倒或撞墙
6.缺乏自信、挫折能力差、过于内向、畏难
7.念书、写字常遗漏字、句,或将字的左右部分颠倒
8.身体肌力不足,容易喊累
9.动作计划能力不佳,不会用力
10.社会适应能力不好,不会主动交朋友
1.剖腹产儿童
2.孩子活动限制,孩子缺乏运动锻炼
3.早期爬行不足的儿童
4.教养人员或成长环境经常变动
5.“两过”父母、“三缺”儿童
6.一些特殊情况,如在分娩时使用了助产钳,羊水早破或污染,宫内缺氧,家庭发生重大变故
1.预防从孕期开始
在怀孕第五个月开始,妈妈们的胎位会发生变化,如果胎位不正,妈妈们要通过改变坐姿和睡姿在产前调整过来。
2.尽量选择自然分娩
排除疾病的原因,准妈们应该尽量顺产。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充分刺激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
3.关注孩子成长的各个敏感期
比如宝宝出生后要坚持给他做主、被动操,对他的身体进行充分地抚触与按摩。
4.在家进行游戏训练
孩子如果有轻微的感统失调,可以在家进行训练。比如睡觉前躺在床上可以用双腿把宝宝撑起来,玩小飞机的游戏。还可以在胳肢窝、脖子和脚板底挠痒痒,刺激宝宝的皮肤。洗澡的时候把宝宝放在浴盆或浴缸里,透过水的浮力及水温,刺激宝宝神经。还可以在水中放一些玩具,让宝宝玩,自己用触觉刷轻轻地刷遍宝宝全身。
5.专业机构训练
由于家长的专业限制、场地问题、器材不足等因素,家庭训练并不能彻底解决孩子的感统问题,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存在感统失调现象,还是需要到专业的机构做测评,接受系统化的指导,才能事半功倍。孩子越大所需要训练的时间越长。
株洲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科为株洲市儿童感统训练基地,开展的项目有:感觉统合专业评测和训练、言语训练、注意力特训、精细动作、认知训练、逻辑思维、社交情商、学前融合,儿童发展评估等。
咨询电话:28561149
唐琼医师表示,感统失调在儿童中很常见,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而被忽视。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需要给予必要的矫正。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12岁以前通过专业训练是能够获益的,年龄越大,改变越困难,因此,家长应该及时带存在感统失调高危因素或者已表现出症状的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测试并进行专业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