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找寻“学雷锋”的味道
发布时间:2015-03-05   来源:株洲网  记者:  编辑:

  原标题:锋味——酸、甜、苦、辣、咸, 找寻“学雷锋”的味道

  已有一段时间淡出公众生活的“雷锋叔叔”,3月开始强势回归。

  “雷锋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一直以来,学雷锋都有这样的“怪圈”。

  今年3月5日是第52个学雷锋日。学雷锋,究竟应该怎样学?

  雷锋不是伟人,他是历史的挑夫,他勇敢地挑起了历史赋予他的责任与使命。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我们推出“锋”味特别报道,即“找寻学雷锋的味道”。

  时代在发展,却总有一些精神代代传承,总有一些普通人在生活中感动着我们。

  当学雷锋已成为一种生活中的存在方式,那么,在您看来,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学雷锋正在承载着哪一味?

  “锋”味之“酸”

  只有坚持,再“酸”才能找寻初始信念

  谢光明:“能帮到别人,才是我最快乐的”

  谢绝了记者的搀扶,靠着拐杖,一步一挪,谢光明“熟练”地迈上了台阶。

  说“熟练”,是自他懂事起,就得靠拐杖支撑起他的生活。但正因如此,他的人生,却只能标示“残疾”字样。

  眼前的谢光明,眼镜玻璃还缺了一个角,却显豁达、乐观,他身上的红马甲,又为他提供了另一个人生标签——“志愿者”。

  他是残疾人志愿者,熟悉他的朋友,亲切叫他“谢哥”。

  “谢哥”是石峰区李家冲社区的残协专职委员,登记信息,他得走街串户;调解矛盾,他要跑上跑下,“残疾人自尊心强,一不小心,我就成了‘夹心饼干’。”

  社区有户人家,儿子精神有问题。谢哥上门搜集信息,根本敲不开门,对方怕“家丑外扬”。

  好不容易开了门,谢哥劝他,“把崽送到医院治疗”,还为他们争取了3000元救助金。

  三个月后,家属遇见谢哥,“治疗没起色,那后续怎么办?”一副怪他管闲事的模样。

  那会儿,费力不讨好的谢哥心里“酸酸的”。

  四年前,谢哥穿上了红马甲。社区有活动,准会叫他,大伙儿搬桌抬凳,他要协调人员安排,一场活动下来,忙前顾后的谢哥,拄着拐杖的双手,会酸痛地不由自主发抖。

  谢哥家境并不好,妻子腿脚也不方便,在建筑公司打工。但孩子争气,在长沙周南中学读高三了。

  为了孩子读书,谢哥租了个小门面,卖点烟、槟榔。可是,参加志愿活动多了,谢哥的杂货店经常关门。

  妻子不理解了,“孩子读书,钱从哪来?”

  女儿担心了,每周一个电话,“爸爸,你是残疾人,要注意身体。”

  谢哥只能打“时间仗”,慢慢消磨母女的对立感。

  但周边还有闲言碎语,有人说“他是有利可图”,有人说“他就是为了出名”……

  听到这些,谢哥有解释,有争取,“但内心的酸楚味,只有自己体会。”最后,也只能淡然处之。

  “我是一名残疾人,只能尽最大努力,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谢哥说,“能帮到别人,才是我最快乐的。”

  也许,只有坚持,再酸,才能找寻我们学雷锋的初始信念。

  “锋”味之“甜”

  助人为乐时,那股甜甜的幸福感

  刘晓雷:“成功不是你赢了多少人,而是你帮助过多少人”

  “我叫刘晓雷,雷锋的雷。”3月2日中午,在荷塘区的一家茶馆,记者见到了“西子社区晓雷爱心工作室”的负责人,这个开场白,就是他最鲜明的标志。

  他与雷锋的不解之缘,或许早已注定,充满甜蜜与喜悦。刘晓雷出生于1969年3月5日,恰好是“学雷锋纪念日”。更巧的是,29年后,他的女儿也在这一天出生。

  1976年的一天,只有7岁的刘晓雷,捡到一个装有几千元现金的包,想都没想就交给了学校。因为拾金不昧,刘晓雷戴上了大红花,成为了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也正是那时,“助人为乐”的种子就此在他心中深埋,直至生根发芽。

  帮贫困家庭孩子完成学业、为孤寡老人送去过年物资、对误入歧途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刘晓雷说,自己也数不清了。

  在“学雷锋”的道路上,刘晓雷渐渐懂得,只有发动更多的人加入,爱的力量才会强大。

  2013年12月4日,“西子社区晓雷爱心工作室”成立,短短一年多里,73名志愿者加入了这个爱心团队。

  眼瞅着3个孩子就要开学,可这学期的学费还没有着落,从益阳来株务工的菜农周再良眉头紧锁,而这家人的命运也牵动了刘晓雷和他的爱心团队。

  “请买把菜,帮助这个困难家庭吧。”今年的2月28日,大雨瓢泼,在荷塘区桂花路口,一场爱心义卖开始了。

  当天,在志愿者们的吆喝下,180袋新鲜蔬菜被过往市民抢购一空,筹得爱心款4165元。活动结束,周再良的妻子给了每个志愿者一个拥抱。

  “3月5日,我打算带着志愿者去敬老院看看。”在刘晓雷看来,这样的生日,才过得更有意义。

  “锋”味之“苦”

  “苦”中作乐,从未放弃希望

  潘健:“没有比挽救生命更感慰藉的事了”

  18年前,年轻的潘健走上流动献血车,伸出健壮的手臂,成为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

  潘健累计献血1.58万毫升,相当于4个成人的血量,他成为全国献血金奖获得者。

  7年前,潘健下岗,但不幸并没有远离。前年年底潘健被诊断患有口腔癌,前后花去20万元,让原本拮据的家庭,陷入困顿。

  3月4日,记者走进位于荷塘区余家冲潘健的“家”。

  这是楼道的一个杂物间,朋友送的老式电视机是家里最值钱的物品。妻子帅金华为了照顾他和孩子,只能辞了工作,一家人靠低保生活。

  1.58万毫升鲜血,挽救过很多人生命,但此刻潘健的生命,却要靠不间断的治疗来维持。

  捐款倡议、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虽让这个家庭感到冬日暖阳,但毕竟是杯水车薪。维持治疗需要持续不断的费用支持,但这个贫困的家庭已经欠账数万,入不敷出。

  记忆不应被尘封,英雄也不应被忘记。潘健如何再次走进公众视野,不是以一个献血英雄的亮相,而是作为一个弱者、一个癌症病人被公众关注,成为必须。

  “如今自己遭遇困境,后悔过初始的选择吗?”记者问。

  潘健沉思片刻,他说,很喜欢那句温情的话,“用可以再生的血液,去挽救不能重来的生命,还有比挽救生命更能让人感到慰藉的事儿吗?”

  妻子帅金华插话,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吃点苦不怕。从没有后悔过嫁给他,相信好人一生平安。

  “好人一生平安”——这是众多“潘健”们的期待,在“苦”中,他们从未放弃希望,从未失去快乐。

  “锋”味之“辣”

  义工之路,越“辣”越疯狂

  李鸿臻:“做义工久了会上瘾,必须坚持下去”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10年、20年,甚至是一辈子。

  湖南人喜欢吃辣,辣就辣出了身上的一股韧劲,这股韧劲在株洲义工身上,就化成了峥嵘岁月里,无悔的坚持。

  “刚加入义工联的时候,我27岁,还没结婚。”回忆近10年峥嵘岁月,自己从年轻小伙,到如今已近不惑,株洲晚报义工联合会执行会长李鸿臻不得不感慨时间的易逝,“但所幸还在一直坚持。”

  “起步之初,对什么是义工认识不清、团队管理也肯定有些问题,再加上一些人的误解,一些活动组织过程中产生的挫败感,说没想过放弃,那是骗人。”

  只是,想过放弃却并不一定代表离开,相反,做义工做久了,理解就会越深。”他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逐步从由义工推动组织发展,转变到由项目来推动义工组织发展上来,通过核心甚至专业义工的带动,做好一个个品牌项目,“最初的激情再次点燃了。”

  2014年,株洲晚报义工联合会共开展活动410次,参与人数4981人次。“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场还多的活动。”

  10年前,有记者采访这位“义工狂人”时提到,他的QQ名用的是“爱心进行到底”,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名字依然没有改变,在虚拟与现实的空间里,坚定地闪耀着。

  “锋”味之“咸”

  不要“闲”了这一腔热血

  周平芬:“公益活动,做比不做好,但做就要尽力”

  3月,学雷锋月。

  然而,与往年不同,天元区义工联合会、“雷锋妈妈团”、家园义工协会等几个株洲活跃的社会公益组织,并没有专门策划公益活动。

  “雷锋妈妈团”的周平芬解释,“对于义工而言,每天都是‘学雷锋日’。”

  去年元旦,一所小小的敬老院迎接了200多名志愿者“服务”的场景,仍让天元区义工联合会会长刘卓非感到一丝囧意。他说,“做义工,是为了帮助他人,而不是给受助对象带来困扰。”

  2月8日,“雷锋妈妈团”志愿者聚在一起,讨论春节陪孤寡老人何爱莲吃年饭的计划。可志愿者张大姐听别人说,家园义工协会的刘建香要把她接到家里吃年饭。

  “这不冲突了吗?”20年来,周平芬把何爱莲当亲人照顾,性情急躁的她赶紧打电话联系刘建香,及时化解了此次“撞服务”的尴尬。

  受助多年的何爱莲说,“志愿者们的心意很好,我的衣服多得可以送给别人了。”

  几年前,株洲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激发了市民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目前,全市有网络注册志愿者48万,志愿服务组织700个。

  “一个字形容现在的公益现象,就是多。”但刘卓非说,义工们有一腔热血、也有理想,但缺乏组织规划、活动策划能力。

  志愿者的理念都是“服务他人”,只是方式不同,所以造成了冲突。去年,刘卓非已召集了近10个义工组织负责人,商讨建立交流平台,互相通报主要活动,避免资源过于集中,甚至是浪费。

  不过,刘卓非面对的现实是,“没成效。”

  “规范义工组织,得建立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模式,由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刘卓非认为,“创文”成功,志愿服务应从“遍地开花”到“统一”,提升服务质量。

  坚持公益20多年的周平芬说,“做公益要细水长流,而不仅凭一腔热血。”

  相关链接

  他们眼中的“学雷锋”

  株洲在线网友“活蹦乱跳的鲶鱼”:雷锋=好人=做好事。

  百度贴吧株洲吧网友“′_战鲨”:我觉得,学雷锋,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而不应该把学雷锋当做是某一天的事情。

  株洲网友“西独欧阳锋”:英雄不问出处,学雷锋不问招数。

  红网株洲论坛网友“WTBSC”:以自己的勤奋造福于众人,这样生命才有价值。只有在短暂的岁月里,像雷锋一样勤奋地工作,在生命结束的时候才能问心无愧!

  雷锋生前战友冷宽中将(中华雷锋文化促进会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发起人):我们要加深对新时期学雷锋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的理解,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传承雷锋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株洲雷锋影像收集达人胡祖恒:学生时代,雷锋就像一股浪潮,推着自己往前。节约、尊老爱幼、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些东西慢慢地渗入了自己的生活。

  

  策划/赵云超 夏柯

  执行/夏柯 成建梅 刘芳 刘琼 胡文洁 谭浩瀚 张一璨


株洲要闻

湖南新闻

娱乐时尚

华声在线-永州分站 华声在线-张家界分站 华声在线-益阳分站 华声在线-郴州分站 华声在线-岳阳分站 华声在线-娄底分站 华声在线-邵阳分站 华声在线-衡阳分站 华声在线-湘潭分站 华声在线-常德分站 株洲网 湖南日报 株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