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华声株洲讯 组织公款旅游、违规操办乔迁宴、公车私用、违规喝酒……今年以来,一批人栽在了我市“纠‘四风’、治陋习”专项整治行动中,一一被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利剑惩腐荡阴霾,风清气正扬劲帆。今年来,市委、市纪委将开展“纠‘四风’、治陋习”专项整治工作作为推进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抓手,抓紧抓实抓牢,传导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促进了基层的正风反腐,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
环环相扣,紧盯反腐“关键点”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集结号”响彻城乡,剑指“四风”问题反弹。
明确党委主体责任、明确纪委统筹责任、明确各级各单位共管责任。市委高度重视专项整治工作,各项举措多管齐下,直指违规公款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违规收送红包礼金、参赌涉毒五个主要方面,环环相扣、层层压实。
新年伊始,市纪委就开展专项检查,通过交叉检查、点穴督查等方式,深挖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仅一个多月,廉政账户便收到上缴的礼金183万元。
一鼓作气,每月开展行动。2月,市纪委理出执纪监督“清单”,接受市民举报。3月,通报春节期间3起公车私用、13起不如实报告行驶情况的问题。4月底,组织开展“五一”专项监督检查,株洲县总工会原主席唐城魁等7名涉嫌违规送红包礼金的党员干部被立案调查。6月逢端午,市纪委采取交叉检查的方式,对全市各县市区进行督查与暗访,并对140余人进行了个别谈话。6月,市纪委还将交叉检查发现的133条线索进行交办,限期20个工作日内回复处理情况。
由关键节点抓起,从具体小事着手,全市反腐斗争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取得显著成效。截至9月底,全市共立案查处“四风”问题212件,处理处分党员干部394人。
及时曝光,调亮监督“探照灯”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在专项整治中,市纪委在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加强宣传,接受社会监督,壮大舆论声势。今年来,市纪委共在媒体平台发布专项整治工作信息和稿件280余篇次,制作宣传手册4万余册,编发工作简报22期,通报曝光典型案例45起,县市区纪委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35起,形成全市上下纠“四风”的浓厚氛围。
一个个案例相继被通报,向全社会表明了“纠‘四风’”的决心和“零容忍”的态度,广大群众对于基层正风反腐工作的支持率和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月,全市纪检部门接到群众投诉举报的有关基层腐败和“四风”问题线索同比增长23%。
人人可以监督,动动手指就可以举报,群众和媒体监督的正能量得到充分释放,如同在全市每一个角落都设立了监督哨,让变异的“四风”问题无处遁形。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接受群众信访举报1172件(次),同比增长21.6%。
严肃问责,发现问题“零容忍”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曝光一起,专项整治一直坚持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
秉持这一原则,各级各部门立足行业特点,严肃查究问责。市审计、财政部门紧盯违规公款吃喝问题,发现问题线索26件次,移送市纪委8件次;市地税、工商部门着眼在商场超市购买商业预付卡问题,开展联合检查,发现问题线索33件次,移送市纪委17件次;市直机关工委共发现市直机关单位“四风”问题18件次,给予处分和处理20人次。各单位纷纷行动,专项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
此外,我市严格实施“一案双查”制度,在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的同时,追究主体责任73人、监督责任15人。
以案为鉴,以儆效尤。对“四风”问题的严查严办严追责,确保了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提振了党心民心,改善了社会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