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 株洲时政
  • 未来5年,株洲努力实现“两个走在全省前列”
未来5年,株洲努力实现“两个走在全省前列”
2016-09-29 17:49:28 来源: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作者:李永亮

三湘华声株洲9月29日讯 记者从正在召开的中共株洲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获悉,未来5年,株洲市将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在加快推进基本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

实现“两个走在前列”的总目标
    毛腾飞代表中共株洲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株洲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GDP力争达到4000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初见成效、十年左右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总体考虑,确保2017年完成整体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而全面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2020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2021年完成基本现代化的阶段性任务。
为此,株洲将牢牢把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总战略,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转型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出路,引领株洲经济行稳致远。

    全力聚焦“一谷三区”总任务
    未来五年,为实现“两个走在全省前列”总目标,株洲市将围绕“一谷三区”总任务,加快建成株洲•中国动力谷,加快建成“一带一部”开放发展先行区、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幸福区。
动力产业是株洲最大的产业优势,是推动转型升级的最大引擎。株洲将站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市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轨道交通、航空、汽车等三大动力产业优势,把株洲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动力强劲、享有国际盛誉的动力之城;作为“一带一部”核心区,株洲将敞开门来抓发展,在“引进来”“走出去”中求突破,在开放合作中增优势,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内陆开放新高地;作为传统老工业城市,株洲将突出绿色引领,促使传统重化工业加速退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在转型发展中闯出一条新路;株洲将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发展,加快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环境治理一体化,全面提高城乡共建共享水平。

   
打造人才集聚的创新之都
    株洲将全力打造“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精心打造高端技术研发平台,重点建设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国家级创新中心,加快建设航空、汽车、新材料产业国家和省级创新中心,创新军民融合机制、科技与金融合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
启动院士培育工程,实施“万名人才计划”,集聚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造人才集聚的创新之都。
实施“双创”建设专项行动,发展“四众”(即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众创空间”,培育更多“创客”“微客”,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株洲大地蔚然成风。

    动力产业集群迈上4000亿元台阶
    全面推进工业“1093”行动,加快发展10大重点产业,大力实施9大专项行动,打造3大标志性工程(标志性产业基地、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努力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积极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进动力产业高端发展。
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国内一流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基地,推动动力产业集群迈上4000亿元台阶;紧盯新兴产业发展前沿,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深化信息技术在陶瓷、服饰、烟花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应用,打造中国陶瓷名城、服饰名城和烟花之乡。

    构建“一核一圈一廊”空间布局
   构建“一核一圈一廊”空间布局,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核心增长极,加快“北联、东拓、南进”步伐,优化“一体三极”空间形态;加快推进株醴都市圈建设,株洲县撤县建区,拓展长株潭城市群战略腹地;打造醴炎县域经济走廊,做强南部三县,推动攸县撤县建市,建设产业承接带、现代农业带、文化旅游带。
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城镇,形成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
    将清水塘老工业区建成生态地标

    全面推进“两型”社会第三阶段综合配套改革,突出抓好“两保两治一示范”,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和“青山净土”行动,到2020年基本建成“两型”社会,把株洲打造成“两型”试验的标兵、绿色发展的标杆、生态文明的标志,促进建成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土地管理制度,开展绿色发展评价,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按照“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完成综合治理”的目标,全面完成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与环境综合治理,打造老工业区生态修复、工业遗址利用、绿色产业高地三张名片,将清水塘老工业区建成享誉国内外的生态地标;推进湘江保护与治理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加强“一江两水四港”整治,确保湘江流域水质不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