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 株洲时政
  • 信息泄露 株洲哪些人最容易成为受害者?
信息泄露 株洲哪些人最容易成为受害者?
2016-08-31 16:02:11 来源: 株洲晚报 作者:赵露 肖捷

三湘华声株洲讯 因接到了一个诈骗电话,即将踏入大学的18岁女孩徐玉玉,被骗走全家人省吃俭用大半年才凑齐的9900元学费,导致突然晕厥,最终心脏骤停离世。

一份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全国通信信息诈骗案件从10万起激增至40万起,年均增长超30%。2016年上半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7万起,是去年同期的2.5倍。

一桩桩一件件的案例,令人触目惊心,发人深省,解决信息泄露难题瞬间成了舆论风暴中心。

信息泄露

在株洲,我们问卷采访的30位市民中,有超过26人表示因信息泄露带来困扰,2人因此被骗

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手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信息泄露正在愈发侵袭着社会,就在准大学生徐玉玉案发前的两个月,株洲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王德胜应邀进入湖南工业大学,举办了一场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知识讲座。

近年来,类似的讲座几乎每年都会在这所学校开展,来以此应对日益上升的信息泄露带来的危害。

在我们问卷采访的对象中,几乎每个人都接到过类似的电话,“您需要购买保险吗?”“你的房子需要装修吗?”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不仅清楚知道我们的手机号码,甚至在电话里直呼我们的姓名,连家庭地址、身份证号码都打听得一清二楚。

不知不觉中,我们成了“透明人”,今年6月22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报告称,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严重,84%的网民亲身感受到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株洲,我们问卷采访的30位市民中,有超过26人表示因信息泄露带来困扰,2人因此被骗。

而因信息泄露引发的诈骗案屡现媒体。2010年,株洲2000万元电信诈骗案告破,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因为影响巨大,此案还曾惊动了公安部。2015年7月,芦淞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向媒体通报:破获一起大型电信诈骗案,捣毁6个电信诈骗团伙,抓获嫌疑对象40名,涉案金额达500余万元,嫌疑人遍布全国各地。

一笔笔巨额诈骗的背后,是无数受害着的血汗钱。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泄露了我们的信息?这些信息最终又流向了何处?又该如何去遏制信息泄露的发生?

【从何泄露

银行、开发商、物业、房产局、水电气部门、快递公司……任何一个环节因为利益出现了松动,就可以导致信息泄露,出售一份快递信息可以赚3--5元;出售一个业主信息,最贵时达到10元一条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办卡、居家、出行甚至消费购物,几乎处处需要提供各项信息。为此,掌握了我们信息的任何一个环节因为利益出现了松动,就可以导致信息泄露。

记者梳理了这几年媒体报道的信息泄露事件,发现个人信息泄露现象一直存在,有网购时冒充卖家,以订单出现问题需退款为由,按其指示操作,卡内的钱被转出。还有我们平常收的快递,也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记者调查了解到,快递公司、快递员私卖寄件者信息牟利,在快递行业内并非是新鲜事。快递员小卢说,“行业内对这事都有所了解,做与不做,就看道德约束。”

当前在株洲,快递员送一个单子提成在1元到1.5元之间,而出售一个客户信息可以赚3-5毛钱。虽然按照当前规定,所有底单都必须拿回公司留存,但这似乎无济于事。快递员都是用手机将底单拍照,然后批量发给买家。

出售客户信息并不难,记者在网上搜索很容易就联系上了一批买家,众多买家打着“微信转账、日结、长期合作”的宣传口号吸引信息出售者。

小卢说,“掉包、偷窃等都属于违法的行为,快递员一般不会去做。但出售客户信息在很多行业都普遍存在,一些快递员就觉得出售信息不算大事,把这当成了每个月的黑色收入。” 因为快递员流动性大,一些快递员即便从业时具备职业操守,但辞职后没有了心理压力,一旦生活遇到困难,就会把出售客户信息当成了经济来源。

我们梳理发现,株洲媒体报道最多也是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业主信息被泄露,是手机遭到装修公司的轮番轰炸。

2013年,刘女士栋在泰山公馆买了一套房子,房子预计2014年4月交房。不过,刘女士陆陆续续接到了许多装修公司的电话。甚至还有一个显示为"9501316316649"诈骗电话:对方自称是“株洲市房管局”的,购买的房子有7000元左右的退税,要提供银行卡和身份证信息方便领取。

当时,本报记者采访了泰山公馆开发商、物业公司、房产局、水电气企业等部门。大家的回复如出一辙,“业主的信息绝对不是我们泄露的”。

业主的信息泄露在株洲早已成为普遍现象。今年7月,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装修公司对业主狂轰滥炸式的电话推销背后,是装修公司和楼盘销售人员、物业公司之间的业主个人信息交易,最贵的时候业主的个人信息售价达到了10元一条。张先生还未交房就接到多个装修公司的电话,累计10天接到32个装修公司的电话,令他不堪其扰。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银行信用卡客户数据泄露现象颇为严重,一条条包括姓名、电话、地址、工作单位、开户行等完整隐私的信用卡开户数据,在网络上形同“赶集”公开贩卖。记者百度了 “电话销售交流圈”“销售行业资料群”就可以找到大量售卖信息群。多位“信息贩子”均表示,可以“按地区定制,先试用后付款”。此外,根据个人信息“品质”的不同,价格也分为“三六九等”,每条价格从2分钱到5元钱不等。

【数据】

株洲哪些人最易成为受害者?

在当今社会,信息泄露似乎早已是见怪不怪的事情。那么在株洲,信息泄露情况如何,哪些人又最容易成为信息泄露的受害者呢?

重灾区株洲

株洲市电信诈骗案件从2009年开始逐年增多。在省内,电信诈骗分子将目标主要瞄准了长沙以及株洲市。在2011年株洲市发生的诈骗案件中,因信息泄露导致的电信诈骗占一半以上,已破获的就有400多起。同样,本报记者随机发放的30份问卷调查中,超过26人表示因信息泄露带来困扰,2人因此被骗。

女性占70%以上

记者查阅了20起近五年警方已破获的信息泄露诈骗案显示,受害人中女性占了15起,占75%以上,成了主要受害群体。

中老年最易受骗

这20起信息泄露诈骗案显示,年纪四十五岁至七十岁的占了受害人总数的七成左右,上当受骗者往往是退休在家的老人,或和社会接触少、对网络知识了解少的中老年人群体。

大学生真的容易受骗吗?

记者随即机采访了10位湖南工业大学文新学院的学生,全部遭遇过信息泄露的烦恼,其中两名学生有过受骗经历,不过数额不大,均为百元左右的冒充同学充话费。学生小吕认为,受骗不分教育程度高度,大学生的社会经历少,对骗局的识别度低,因此为也容易受骗。

【当前治理

不用怀疑,隐私泄露将成为我国社会越来越严峻的问题,法律法规制度因尽快完善,有关部门应当尽快有所作为。

在发达国家,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是非常重视的,首先体现在立法方面,都有相当完善的法律体系。而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重视个人信息保护的大背景下,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本报律师顾问聂炜说,目前,国内仅出台一部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性法律--《全国人大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2年12月28日颁布),该决定仅对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进行保护,主要针对网络服务提供商。其它的涉及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规定虽然也有不少,但都比较粗疏,难以有效执行。

由于执行力度不理想,信息泄露行为的违法成本偏低,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指出,信息泄露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但是鲜有相关判例出现,至少被大众知晓的不多。

近年有学者多方呼吁,加快出台专门的信息保护法规,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目前,国家安标委正在立项,制定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这是参照国际惯例以及各国的主要做法,对于收集处理个人信息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

同时,受访市民覃雁军认为,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在个人信息泄露后,根本就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维权,有一个专门机构提供指引必不可少。

去年,覃雁军在株洲河西购房后,时常被装修、床上用品、五金家具等众多电话骚扰。“这种事,我们又不好意思报警,报警了作用也不大,如果有专门机构查处信息泄露的源头,那肯定能阻止信息泄露。”

记者了解到,针对公民对个人隐私泄露的担忧,香港多年前就成立了一个叫做“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的独立法定机构,负责监察香港法例第486章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的施行。采取推广、监察及督导措施,促使各界人士遵守个人资料(私隐)条例,以确保个人资料私隐得到保障。2014年这个机构接获并处理了1700多宗投诉,完成了数百场隐私教育活动,上10万人接受了关于个人隐私资料方面的教育。

对于内地来说,这种做法是极有参考意义的。

【个人预防】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止个人的信息泄露呢?

填写问卷不要留联系方式。目前填写问卷似乎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在网上、街头,甚至是学校的自习教室,都可能遇到有人以各种接口请你填写问卷,不能在问卷上填写个人重要的信息,如电话号码、邮箱等重要的联系方式。

不贪占小便宜。爱占便宜是人的天性,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网上或者是街头,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留下联系方式等先关信息,就会获得免费赠送的小礼品。此时你泄露的是个人的信息,但是得到的是并不实用,甚至是根本没用的小物件。

快递单据不随意丢弃。收发快递似乎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有不少人接到快递后,把东西拿走,箱子和快递单据随手就丢在了垃圾桶里。快递单据上一般都会记录着你的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

车票机票正确处理。目前火车票和飞机票都是实名制购票,在票面上留有自己的姓名和部分身份证号等信息。因此在乘车出站之后绝对不能随意将票据丢弃,更不能一出站就被非法分子收走。

不随意留下自己联系方式。在很多时候,我们随意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结果会莫名其妙地接到很多电话,比如看房的时候。打这些电话的人往往知道你的需求,不厌其烦地打电话给你,甚至会影响你正常的工作和休息。因此为了自己耳根清净,尽量不要随意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电脑做好安全措施。网络世界丰富多彩,但同时也充满危险。为了能够更好的享受网络生活,在上网前,最好打开防火墙。如此可以给自己的电脑穿上一件防护衣,避免外来的攻击,减少通过网络泄露自己信息的概率。

不过,在律师聂炜认为,在信息化社会,要想预防信息泄露,实际意义并不大,最主要的在于法制的完善和相关部门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