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石峰、芦淞三区为重点防治区域
4月22日,是第46个世界地球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株洲市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该方案,炎陵县霞阳镇、攸县黄丰桥镇等20多个乡镇,以及天元区、石峰区和芦淞区被确定为全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
发布单位市国土资源局表示,方案的发布,就是希望株洲居民对自己生活区域的地理地质现状有更多了解,减少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测】 4月至6月为地质灾害高发时段
方案确定了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及重点防治对象。根据今年汛前排查的结果,全市有25处市级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其分布在全市7个县市区,每个隐患点受威胁人数在千人以上、财产在百万元以上,须严加防范。此外,我市还将重点防范矿区、景区、交通干线路段以及在建工程。
从重点防治时段来看,我市汛期为4月至9月,这一时期是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期,特别是4月至6月是地质灾害高发时段。
【成绩】 连续6年地质灾害零死亡
据了解,2014年,我省被列为全国3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点支持省份之一。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何安国介绍,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管理和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已完成了市5区(含云龙示范区)和4个县(市)1:50000地质灾害详查,查明了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224个,这些隐患点大多数较为稳定。
近年,我市争取了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990余万元,实施了21个地质灾害勘查、治理、搬迁避让项目。此外,还对一大批地质灾害隐患开展了应急处置,在受威胁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现场安装了自动监测、预警预报装置,消除了4000余居民遭受的地质灾害威胁,现已连续6年地质灾害零死亡,未发生重大财产损失。
【防治】 2020年,建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据悉,今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将坚持“谁引发、谁治理”原则,实行共同责任联动机制。市国土局、发改委、安监局、气象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等部门将紧密配合,关注气候变化,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动态,提高预警预报的准确度。
发布会还透露,到2020年,我市将全面完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重点将从灾后的治理转到灾前的预防上。此外,我市还将全面实施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灾害防治和能力建设“五大工程”,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成惠民工程。
有关人员提醒农村居民,在选址建房时,应考虑地形、岩土体、地质构造等因素。我市已推行村民建房地质灾害简易评估制度,今后村民在选址建房方面,可向当地国土部门免费申请地质灾害简易评估,可避免和减少村民选址建房引发地质灾害。
【相关链接】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
炎陵县:霞阳镇、鹿原镇、水口镇、下村乡、上村乡、策源乡;
茶陵县:小田乡、湘东钨矿、严塘镇、尧水乡、秩堂乡、潞水镇;
攸县:鸾山镇、黄丰桥镇、漕泊乡、柏市镇;
醴陵市:西山办事处、黄獭嘴镇、浦口镇、官庄乡、南桥镇、沈潭镇及贺家桥镇;
另外,从市区来看,天元区、石峰区和芦淞区是重点防治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