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治病、康复、照养于一体
近年来,我国的高龄、“空巢”和失能老人大幅增加,加上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要做到让老人真正地老有所养,新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服务功能齐全、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基地,迫在眉睫。今年的“民生100”工作要求,启动建设示范性新型老年公寓2个(人民医院老年公寓照养区、三三一医院护理院建设项目),并纳入了“安居宜居工程”之中。
据市卫生局及相关承建单位透露,目前,人民医院老年公寓照养区的前期拆迁工作已经完成;三三一医院护理院建设,已注册成立株洲市三三一护理医院有限公司,2015年,将启动和完成一期项目建设。
项目进展
市人民医院老年公寓照养区:
以老年病研究、诊疗为主,康复、照养为辅
市人民医院老年公寓照养区,位于株洲市人民医院院内,属于人民医院“老年病医院”项目的一部分。
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对新华路野鸭冲5、6栋的拆迁,总项目面积合计近7000㎡,且已经完成项目建设规划图,整体“老年病医院”新建门诊综合楼项目拟建6-7万㎡,其中1.2-1.5万㎡用于门诊医疗用房,其余用作老年公寓。
按照规划,该项目将设置老年病研究所、老年病疾病病区、老年公寓照养区、老年病信息中心4个区域。老年公寓照养区,内设公寓区、心理辅导中心、娱乐健教室和康复活动中心。老年公寓分为自理型老年公寓、服务型老年公寓和护理型老年公寓,每类公寓均设普通型公寓和VIP公寓,根据老年人各项功能综合评估入住相应的类型。其中,普通公寓规划1400套,面积30-40㎡,内设传呼对讲、简易吸氧装置、卫生间及基本生活设施。VIP公寓针对高端人群,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的老年病人,规划20套,面积60㎡左右,除普通公寓配置外,另设厨房料理区、休闲会客区等。
“将老年公寓照养区放置于老年病医院之中,就属于新型老年公寓的一种形式。”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说,这种带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将科研、临床、医疗、预防、保健、教学和康复照养结合起来,医院里有医师、护士、志愿者和心理治疗师共同参与,能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好,也能让更多的家庭成员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
市三三一医院护理院:
合理分流大医院的长期患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市三三一医院护理院,是株洲首家专业护理院,为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据悉,该项目位于芦淞区七斗冲。
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占地面积43.15亩,拟建康复医院、老年公寓及配套服务设施,建成后,预计可对外开放床位900张,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康复护理、养老护理服务。该项目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进行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由株洲市三三一医院(以下简称“三三一医院”)与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株洲市三三一护理医院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经成立,正在开展项目总体规划、环评、立项等前期工作。预计,2015年启动和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对原五三一厂职工医院进行旧楼改造,开设150张床位,2015年底完成该项目。2016年启动二、三期项目建设,力争2017年全面建成开业。
“护理院建成后,将合理分流大医院需要长期医疗护理的患者,能很好地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也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关怀。”该负责人说。
项目源起
截至2013年底“空巢老人”占到市区老龄人口的70%
根据市卫生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71.41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7.9%。其中“空巢老人”占市区老龄人口比例的70%,高于全国、全省老龄化的平均水平,而且老年人口数量呈现迅速增加的趋势,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问题日趋严峻。
早在2011年,全国人大代表刘晓武就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在株洲建设全国养老示范基地的建议。他建议,“十二五”期间,在株洲建立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养老中介为纽带、民办养老机构为导向、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为延伸,统筹城乡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
在11月27日举行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主任会议上,相关部门汇报了我市养老服务发展情况。目前,我市养老床位紧缺。全市共有养老床位8608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只有12.5张养老床位,实际缺口1.2万张。其次,养老机构入住率低。2013年底,我市9个公办县级福利中心平均入住率只有73.1%,4家民营养老公寓平均入住率只有65.9%。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公办养老机构大都建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配套设施简单,服务单一。全市护理性床位只有600张,服务内容大都局限于生活照料,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能力较弱,服务水平普遍较低,且护理人员紧缺,全市护理人员仅498名,流动性大,无法满足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多样化需求。